|
陶瓷固化体的浸出行为及其机理
孙亚平, 王洪龙, 褚健, 王绪, 潘社奇, 张铭
2019 Vol. 34 (5): 461468
摘要(
761 )
HTML(
24)
PDF(1051KB)(
883
)
高放废物(HLW)在深地质处置后, 其中的放射性核素有可能浸出并伴随地下水循环进入人类环境。这是固化体中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圈最可能的途径, 因此HLW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是固化基材筛选的主要依据。陶瓷固化体作为第二代HLW固化体, 具有长程有序的特点, 相比玻璃固化体, 更容易定量表征, 这对于固化体浸出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陶瓷固化体的浸出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 也缺乏被处置库接收的标准。为规范/建全陶瓷固化体化学稳定性评价方法, 认识放射性核素的浸出机制, 本文概述了核废物固化体化学稳定性研究方法、研究重点; 总结了相关陶瓷的水热蚀变研究现状, 分析了其中核素的浸出率; 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 最后归纳了目前提出的浸出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
|
|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林正得, 舒圣程, 李傲, 吴明亮, 杨明阳, 韩钰, 祝志祥, 陈保安, 丁一, 张强, 王强, 戴丹
2019 Vol. 34 (5): 469477
摘要(
1335 )
HTML(
62)
PDF(1824KB)(
2007
)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 是铜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很难解决石墨烯在铜基体中的分散问题, 以及石墨烯与铜基体结合性差的难题。随着近些年研究者对石墨烯-铜界面问题深入的探索, 一些新的制备工艺不断出现。本文系统地介绍和对比了近几年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概述了关于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机理, 并对未来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
介孔石墨相氮化碳载银聚醚砜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姿铔, 曹如雅, 张曼莹
2019 Vol. 34 (5): 478486
摘要(
659 )
HTML(
19)
PDF(1231KB)(
1105
)
膜污染一直是膜分离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将不同量的介孔石墨相氮化碳载银(m-g-C3N4/Ag)以共混法引入铸膜液中, 通过相转化法制备聚醚砜(PES)纳米复合膜, 系统研究了m-g-C3N4/Ag的添加对纳米复合膜形貌、过滤、抗菌、光催化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m-g-C3N4/Ag的添加可以改善纳米复合膜的断面结构及表面亲水性。与纯PES膜相比, 纳米复合膜纯水通量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显著提高, 各个样品对蛋白质的截留率均在90%以上, 表明m-g-C3N4/Ag的添加在不影响截留性能的前提下, 可以显著提高纳米复合膜的过滤性能。纳米复合膜的抗菌性能随着m-g-C3N4/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明显高于大肠杆菌。纯PES膜在光照下几乎不发生光降解。相比之下, 所有添加m-g-C3N4/Ag的纳米复合膜在可见光照射下均呈现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且光催化活性随着m-g-C3N4/Ag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其中m-g-C3N4/Ag添加量最高的纳米复合膜显示出最明显的光催化作用, 在120 min内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63%。通过四步过滤实验对所有膜的综合抗污染性能进行表征, 可知所有纳米复合膜通量恢复率均显著高于纯PES膜。水洗和可见光照射后所有膜的膜通量恢复率皆进一步提高。综上所述, 添加m-g-C3N4/Ag可以显著提高聚醚砜膜的抗菌性、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 进而改善其综合抗污染性能。
|
|
Co3O4纳米线阵列@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的水热合成及电化学应用
刘伟, 郑凯, 王东红, 雷忆三, 范怀林
2019 Vol. 34 (5): 487492
摘要(
617 )
HTML(
17)
PDF(839KB)(
952
)
以Co(NO3)2·6H2O为钴源, NH4F和尿素作为添加剂, 通过水热法在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的表面生长了Co3O4纳米线, 制备了Co3O4@ACF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结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针状的Co3O4纳米线阵列均匀地垂直生长在活性炭纤维表面, 形成了丰富的介孔结构。通过改变Co(NO3)2·6H2O的用量, 可以获得不同负载量的Co3O4@ACF复合材料。当Co3O4负载量为47wt%时, Co3O4@ACF复合材料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高达566.9 F/g, 几乎是纯Co3O4的2倍; 在15 A/g的电流密度下, 其比电容仍可达到393.3 F/g, 表现了较好的倍率特性; 经过5000次循环充放电后, 其比电容仍可保持84.2%, 展现了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
|
B-C掺杂SiC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余汉青, 董志军, 袁观明, 丛野, 李轩科, 罗永明
2019 Vol. 34 (5): 493501
摘要(
816 )
HTML(
27)
PDF(9663KB)(
1084
)
以聚碳硅烷、聚硼硅氮烷和二甲苯可溶沥青为原料通过低温共混得到了一种B-C掺杂SiC前驱体, 再经熔融纺丝、预氧化以及高温热处理制得B-C掺杂SiC纤维。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B-C掺杂SiC前驱体及其纤维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主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纤维组成、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硼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高温热处理过程中SiC晶粒的长大, 提高了C掺杂SiC纤维的稳定性; B-C掺杂碳化硅纤维经1600 ℃处理后主要由β-SiC组成, 并含有少量的O、B和N。B-C掺杂SiC纤维抗氧化性能优于C掺杂SiC纤维, 这主要归因于掺杂纤维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硼硅酸盐玻璃膜对其内部的沥青炭起到了很好的氧化防护作用。
|
|
ZIF-67衍生Co-NC多孔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罗世强, 郑春满, 孙巍巍, 谢威, 柯剑煌, 刘双科, 洪晓斌, 李宇杰, 许静
2019 Vol. 34 (5): 502508
摘要(
1158 )
HTML(
36)
PDF(2340KB)(
1590
)
以ZIF-67为模板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金属Co负载量的S/Co-NC复合材料, 并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中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Co-NC材料的多面体形貌及多孔结构进行表征; 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Co-NC中金属Co的结晶状态; 采用氮气吸脱附方法分析了Co-NC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研究表明, 当刻蚀时间为48 h, 即Co含量为15.93wt%时, 复合硫正极呈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 在0.2C电流密度下从第50圈到200圈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4.84%, 5.0C高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718.8 mAh?g -1。
|
|
流延法制备单片式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及其性能研究
汪维, 苑莉莉, 丘倩媛, 周明扬, 刘美林, 刘江
2019 Vol. 34 (5): 509514
摘要(
479 )
HTML(
8)
PDF(1633KB)(
628
)
本研究针对小型电源应用, 提出一种基于单片电解质的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的设计和制备方法。采用流延成型的工艺制备YSZ平板式电解质, 通过在生坯上打孔作为电解质两侧电极的电连接通道, 在单片电解质平板上制备四节串联的电池组, 有效面积为5.6 cm 2。采用5 g担载5wt% Fe催化剂的活性炭为燃料, 对电池组的输出性能及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850 ℃下电池组的开路电压为3.80 V, 最大输出功率为1.66 W, 对应的功率密度为296 mW×cm -2。同时, 测得的四节串联电池组中的第一节单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94 mW×cm -2, 说明该电池组中各单电池一致性良好。在800 ℃下, 电池组在300 mA的恒电流下放电11 h, 放电容量为8.42 W×h, 燃料利用率达到了~30%。本研究可以为开发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便携式和分布式电源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依据。
|
|
锑掺杂氧化锡薄膜的制备及其对硅基太阳能电池工作温度的影响
李策, 陈爽, 高蕊谦伶, 李然, 侯成义, 王宏志, 谢华清, 张青红
2019 Vol. 34 (5): 515520
摘要(
675 )
HTML(
17)
PDF(2065KB)(
750
)
硅基太阳能电池占据着光伏发电的最大份额, 但是在阳光下其工作温度过高会降低电池效率和功率输出, 因此降低硅基太阳能电池在阳光下的工作温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氯化亚锡和三氯化锑为原料, 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制备锑掺杂氧化锡(ATO)薄膜, 将其作为硅电池盖板, 研究了锑(Sb)掺杂量和薄膜厚度对薄膜红外阻隔性能和硅电池降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ATO薄膜的红外遮蔽性能随薄膜厚度增加而提高, 但可见光透过率随之降低。用AM1.5太阳光持续照射30 min后, 使用旋涂1~4层ATO薄膜盖板的硅电池温度比使用普通玻璃盖板的电池最大降低2.7 ℃, 晶硅电池效率可以保持在10.79%以上。此外, 使用10mol%锑掺杂的3层ATO薄膜盖板的硅电池在连续光照30 min后, 温度比使用普通玻璃盖板最大降低1.5 ℃, 效率提高了0.43%。
|
|
Sr掺杂对12CaO·7Al2O3电子化合物电输运及发射性能的影响
赵伟康, 张忻, 冯琦, 赵吉平, 刘洪亮, 李凡, 肖怡新, 刘燕琴, 张久兴
2019 Vol. 34 (5): 521528
摘要(
474 )
HTML(
19)
PDF(1878KB)(
849
)
12CaO·7Al2O3电子化合物(C12A7:e -)是一种具有低工作温度和低逸出功等优点的新型电子化合物阴极材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r掺杂(Ca1-xSrx)12A7 (0≤x≤0.05)块体, 并在1100 ℃采用Ti颗粒还原20 h成功制得电子化合物(Ca1-xSrx)12A7:e -。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 (Ca1-xSrx)12A7:e -与C12A7:e -相比, 框架导带下移, 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增加, 这将有利于电输运和发射性能的优化。室温电输运测试结果表明, Sr掺杂有利于C12A7:e -电输运性能的优化, 其中(Ca0.96Sr0.04)12A7:e -样品在室温下具有最高电导率(1136 S/cm)以及最高载流子浓度(2.13×10 21 cm -3), 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C12A7:e -样品相比, 载流子浓度提高近2个数量级, 表明Sr掺杂可以有效缩短制备C12A7:e -的制备时间。热电子发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 热电子发射性能逐渐提高, 其中(Ca0.96Sr0.04)12A7:e -样品具有最佳的热发射性能, 在1100 ℃外加电压3500 V时, 发射电流密度达到1.45 A/cm 2, 零场发射电流密度达到0.74 A/cm 2, 理查生逸出功降低至1.86 eV。
|
|
硫化物靶与单质靶制备Cu2ZnSnS4薄膜的比较研究
徐信, 王书荣, 马逊, 杨帅, 李耀斌, 杨洪斌
2019 Vol. 34 (5): 529534
摘要(
460 )
HTML(
7)
PDF(9147KB)(
914
)
为了验证磁控溅射硫化物靶替代单质靶制备Cu2ZnSnS4(CZTS)薄膜及太阳电池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采用多周期磁控溅射ZnS-Sn-CuS和Zn-Sn-Cu制备CZTS薄膜, 并分析了使用不同溅射靶材对薄膜晶体结构、相纯度、表面粗糙度、化学组分、表面、截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的影响。按SLG/Mo/CZTS/CdS/i-ZnO/ZnO:Al/Ni-Al结构制成完整的电池器件并测量了J-V曲线。结果显示采用ZnS-Sn-CuS靶制备的CZTS薄膜太阳电池开路电压为611 mV, 短路电流密度为21.28 mA/cm 2, 光电转换效率达5.11%; 而以单质靶为基础制备的太阳电池开路电压为594 mV, 短路电流密度为18.56 mA/cm 2, 光电转换效率为4.13%。这归因于采用ZnS-Sn-CuS制备的CZTS薄膜相比于单质靶更加平整致密, 纵向生长更好。证明了采用硫化物靶制备CZTS薄膜及太阳电池相较于单质靶的优越性。
|
|
硬脂酸表面改性对PLZT压电陶瓷粉末注射成型性能的影响
吴盾, 秦帅, 刘春林, 方必军, 曹峥, 成骏峰
2019 Vol. 34 (5): 535540
摘要(
620 )
HTML(
8)
PDF(4872KB)(
916
)
以硬脂酸为粉末改性剂, 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甲醛(PEG/PVB/POM)为粘结剂体系制备锆钛酸铅镧(PLZT)粉末注射成形喂料, 并通过先水脱脂后烧结的工艺制备了PLZT压电陶瓷。研究了硬脂酸用量对粉末特性、喂料黏度、水脱脂率以及坯体强度的影响, 并对烧结后陶瓷的微观形貌与电性能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硬脂酸通过湿法改性成功包覆于PLZT粉体表面, 硬脂酸改性打破了粉末间的团聚, 且当硬脂酸包覆量为2wt%时, 喂料具有较低的剪切黏度及较高的坯体弯曲强度。但过量改性反而使得喂料黏度上升, 坯体弯曲强度下降。改性后的粉体在坯体内分散均匀, 烧结后的陶瓷晶粒生长完善, 具有更大的烧结致密度。与未改性的PLZT陶瓷相比, 在2 kV/mm极化电压下, 2wt%硬脂酸改性的PLZT的压电常数d33由638 pC/N提高为682 pC/N。
|
|
La2NiMnO6双钙钛矿陶瓷的等离子活化烧结
甘慧, 王传彬, 沈强, 张联盟
2019 Vol. 34 (5): 541545
摘要(
561 )
HTML(
19)
PDF(1441KB)(
643
)
针对常压烧结La2NiMnO6 (简称LNMO)双钙钛矿陶瓷存在的烧结温度高、致密度低、工艺周期长等问题, 采用等离子活化烧结技术(Plasma Activated Sintering, 简称PAS)制备LNMO陶瓷, 主要研究了烧结工艺(温度、压力) 对其物相结构、显微形貌、致密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以期得到物相单一、结构致密、性能良好的LNMO双钙钛矿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阿基米德排水法、扫描电子显微镜、阻抗分析仪等手段, 系统测试表征了LNMO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升高烧结温度有利于改善LNMO陶瓷的结晶性并增大晶粒尺寸, 但过高温度会导致杂相生成; 增大烧结压力对物相无明显影响, 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致密度。确定了较适宜的PAS条件为: 烧结温度975~1000 ℃、烧结压力80 MPa, 在此条件下烧结得到的LNMO陶瓷为单一的正交结构, 致密度为92%, 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10 6)。与常压烧结相比, 等离子活化技术集等离子体活化、压力、电阻加热为一体, 可在更低温度(降低400~500 ℃)和更短时间(缩短2~20 h)内获得较为致密的LNMO陶瓷。
|
|
CH3COONa处理H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徐国皓, 余金鹏, 徐华胜, 李春成, 黄金花, 王鹏飞
2019 Vol. 34 (5): 546552
摘要(
565 )
HTML(
13)
PDF(3207KB)(
1077
)
采用不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常规碱(NaOH和Na2CO3)溶液处理HZSM-5分子筛, 对处理前后的HZSM-5分子筛负载Pt, 制备Pt/HZSM-5催化剂用于丙烷脱氢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镜(SEM)、比表面测试仪(BET)、NH3-TPD(程序升温脱附法)和H2化学吸附等手段对处理前后的H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 并考察了不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常规碱溶液处理对HZSM-5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孔结构、表面酸性及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CH3COONa溶液具有碱改性作用, 与常规碱溶液相比, 采用CH3COONa溶液处理HZSM-5分子筛, 能够在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影响较小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入介孔结构, 具有较好的可调控性; 随着CH3COONa溶液浓度的增加, 丙烷脱氢反应的丙烷初始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 当CH3COONa溶液浓度为4.0 mol/L时, 丙烷初始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均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34.5%和98.9%。
|
|
三维层级花状活性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除砷性能研究
李荣辉, 郏义征, 胡楠楠
2019 Vol. 34 (5): 553559
摘要(
605 )
HTML(
14)
PDF(1392KB)(
1058
)
以硝酸铝和尿素为原料, 通过简单的水热和高温煅烧法自组装形成三维层级花状活性氧化铝。这种结构既保留了氧化铝丰富的纳米级别活性位点, 同时具有微米级的三维尺寸, 在柱吸附除砷实验中起到骨架支撑作用, 而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确保水中的砷酸根离子与吸附位点充分接触, 从而有效吸附水中砷酸根离子, 相较商用活性氧化铝具有更好的除砷性能, 且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对制备的活性氧化铝材料的除砷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吸附动力学准一级和准二级模型的应用条件和范围。通过对该材料吸附砷酸根前后Zeta电位的变化的研究和离子强度实验进一步验证发现, γ-Al2O3对As(V)的吸附机理遵循内球配位模型, 而对As(III)的吸附机理遵循外球配位模型。
|
|
基于p-Se/Al2O3/n-ZnO纳米棒阵列异质结的自驱动紫外-可见光探测器
孙超祥, 陈亮, 常宇, 田维, 李亮
2019 Vol. 34 (5): 560566
摘要(
627 )
HTML(
14)
PDF(2792KB)(
657
)
自驱动光探测器能够在无外加偏压的情况下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在工业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报道了p型Se薄膜和n型ZnO纳米棒阵列异质结的可控合成以及它们作为自驱动紫外-可见光探测器的应用。由于在ZnO和Se的界面处形成的内建电场将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 促使它们向相反方向传输, 最终被电极收集, 在0偏压下获得了较高的光电流(435 pA), 从而实现无线的自驱动光电探测。并且, 在Se和ZnO界面处沉积的Al2O3层有效降低了暗电流。最终, 此器件在500 nm的单色光下显示了高响应率55 μA·W -1和大比探测率5×10 10Jones, 并表现出了极快的响应速度(上升时间0.9 ms, 衰减时间0.3 ms)。
|
|
树脂包覆球形SiO2颗粒制备3D打印用陶瓷/树脂复合粉体
孙志强, 杨小波, 王华栋, 李德里, 李淑琴, 吕毅
2019 Vol. 34 (5): 567572
摘要(
581 )
HTML(
27)
PDF(3509KB)(
817
)
采用球形致密的SiO2微米颗粒制备用于3D打印的陶瓷/树脂复合粉体, 并对粉体的固化和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温度升高或固体含量的增加, 包覆介质的粘度逐渐增大, 最佳树脂浓度为27wt%。均匀包覆的陶瓷/树脂复合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25 (s/50 g))和较大的堆积密度(45.0%)。球形颗粒堆积形成的贯通孔道和球形颗粒表面均匀的吸附能对均匀包覆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覆层的厚度(1.1~3.7 μm)可以通过调节抽滤过程的负压进行精确控制。由于颗粒之间形成了树脂颈部, 使制备的粉体具有很好的固化强度, 固化的陶瓷生胚经1250 ℃烧结后获得了性能优异的陶瓷: 压缩强度为10.2 MPa, 弯曲强度为2.7 MPa, 烧结收缩仅5%。上述结果表明, 复合粉体在3D打印产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