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石墨烯的电磁波损耗材料研究进展
康越, 原博, 马天, 楚增勇, 张政军
2018 Vol. 33 (12): 12591273
摘要(
1567 )
HTML(
63)
PDF(4393KB)(
2846
)
随着军事装备隐身伪装需求的迅速增长, 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的研究进展, 详细介绍了石墨烯与其它碳系材料、金属纳米材料、铁氧体材料、导电高聚物材料及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二元、三元及以上多元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简要阐述了电磁波损耗机理, 着重讨论了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的微观结构、组分数量及不同损耗机制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展望了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
|
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王亚斌, 刘忠, 史时辉, 呼科科, 张琰图, 郭敏
2018 Vol. 33 (12): 12741288
摘要(
1552 )
HTML(
50)
PDF(2768KB)(
1606
)
与传统二氧化硅介孔材料相比, 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endritic Fibrous Nano-silica, DFNS), 特别是具备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和多级孔结构的球形DFNS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孔体积、较高的孔渗透性和粒子内表面更易接触性等优点。客体物质(如极小的纳米粒子)能够沿着中心辐射状孔道进行负载和/或输送, 甚至与化学改性所得内部活性位点发生反应。因此, DFNS是一种富有前景的载体平台, 可以用来构筑新型纳米催化剂、吸附剂、基因/蛋白质/药物的递送系统等。大量研究表明: 球形DFNS与生俱来的结构优势使其能够作为MCM-41和SBA-15的理想替代材料。但是, DFNS领域依旧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 本文主要归纳分析DFNS的结构特征、常用结构模型、新型结构和实时应用。希望能够给予材料和化学科学家一些参考, 促进DFNS的蓬勃发展。
|
|
Ni掺杂黑液木质素基活化木材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余先纯, 孙德林, 计晓琴
2018 Vol. 33 (12): 12891296
摘要(
777 )
HTML(
10)
PDF(2129KB)(
1067
)
以造纸黑液木质素和NiCl2·6H2O为原料、经1200℃高温烧结制备Ni掺杂木材陶瓷, 并用KOH进行活化处理, 得到呈泡沫状的三维网络结构的Ni掺杂活化石墨化木材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测试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 Ni既参与构筑木材陶瓷骨架, 又对无定形碳进行催化石墨化。所制备样品的石墨化倾向明显, 有石墨烯片层结构出现, 部分晶格间距接近理想石墨的点阵参数。同时, 活化处理可以有效地形成多层次孔隙结构, 增加微孔与超微孔数量。800℃活化3 h后, 样品中的孔径主要集中在3.60 nm左右, 比表面积从359 m2·g-1提高到856 m2·g-1。活化能够改善Ni掺杂木材陶瓷的电化学性能, 在20 mV·s-1扫描速率下, 其比电容为153.8 F·g-1, 是未活化样品的2.2倍。
|
|
基于气动悬浮激光加热技术YAG熔体高温热物理性能评测
丰盛, 单志涛, 潘瑞琨, 徐博, 祖成奎, 陶海征
2018 Vol. 33 (12): 12971302
摘要(
900 )
HTML(
17)
PDF(982KB)(
947
)
钇铝石榴石Y3Al5O12(Yttrium Aluminum Garnet, 简记为YAG)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热和电学性能, 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高熔点和冷却过程中复杂的相选择机制, 使YAG熔体特别是熔点以下过冷区内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获得困难。利用自主搭建的气动悬浮无容器激光加热装置, 基于受迫振动和光学描影等原理, 在1750~2650 K宽达900 K的温区内, 评测了YAG熔体的黏度、表面张力和密度。研究表明, 与Al2O3熔体相比, YAG熔体密度具有更高的温度敏感性, 具有高约1倍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不同于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不敏感的Al2O3熔体, YAG熔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产生略微降低; 与Al2O3熔体的黏温关系相比, 在熔点以下的过冷区内发现YAG熔体具有更陡峭的黏温变化趋势。
|
|
掠射角溅射沉积纳米结构氧化钨薄膜
王美涵, 温佳星, 陈昀, 雷浩
2018 Vol. 33 (12): 13031308
摘要(
862 )
HTML(
10)
PDF(1747KB)(
1071
)
采用掠射角反应磁控溅射法在室温下沉积了纳米结构氧化钨(WO3)薄膜, 并对薄膜进行热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钨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当掠射角度为80°时, 采用直流电源沉积的氧化钨薄膜具有纳米斜柱状结构, 而采用脉冲直流电源沉积的薄膜呈现纳米孔结构。纳米薄膜经450℃热处理3 h后, 纳米斜柱彼此连接, 失去规整结构, 而纳米孔结构的孔尺寸变大。XRD分析表明室温沉积的氧化钨薄膜具有无定形结构, 经450℃热处理1 h后, 转变为单斜晶相。具有纳米斜柱状或纳米孔结构氧化钨薄膜的光学调制幅度在波长600 nm时达到60%, 且电致变色性能可逆。
|
|
热处理对Mg-Al-Si-Ti-B系微晶玻璃析晶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屈婧婧, 魏星, 刘飞, 袁昌来, 陈国华, 黄先培
2018 Vol. 33 (12): 13091315
摘要(
437 )
HTML(
7)
PDF(1357KB)(
928
)
采用差热分析仪(DSC), 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 研究了不同烧结制度下19MgO-23Al2O3-53SiO2-4TiO2-2.5B2O3(wt%, M-A-S-T-B)系微晶玻璃样品的析晶过程、相成分与含量及微观形貌, 并分析了核化与晶化时间对材料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根据玻璃受控析晶机制, 当热处理制度为850℃/2 h+950℃/2 h时, 斜顽辉石(MgSiO3)相得以较好的析出, 且伴随有α-堇青石(Mg2Al4Si5O18)、镁铝硅酸盐(xMgO-yAl2O3-zSiO2)和方石英(α-SiO2)相的析出。随着核化时间的延长, M-A-S-T-B体系各晶相种类及析出量变化不明显; 而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20 h), 材料的晶化程度提高, 品质因数(Q×f)得以提升, 颗粒状晶粒析出趋于显著; 但当晶化时间进一步延长至30 h时, 样品致密度降低, 介电损耗略有增大。在热处理制度为850℃/2 h+950℃/20 h下, 样品获得的微波介电性能较优: εr=3.85、τf ≈-5.37×10-6/℃和Q×f ≈12740 GHz(f0=13.973 GHz)。
|
|
Pd掺杂量对有机无机杂化SiO2膜H2/CO2分离性能和水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张恒飞, 刘为, 雷姣姣, 宋华庭, 漆虹
2018 Vol. 33 (12): 13161322
摘要(
515 )
HTML(
6)
PDF(2035KB)(
941
)
以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为前驱体、PdCl2为钯源, 制备Pd掺杂有机无机杂化SiO2(POS)溶胶, 涂膜后在水蒸气氛围中煅烧, 制备得到POS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POS粉体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钯/硅摩尔比(n(Pd/Si)=0.1、0.5和1)对POS膜的气体分离性能与水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Pd掺杂量的增加, POS膜的H2渗透率逐渐增大, H2/CO2的理想选择性逐渐下降。经100 kPa水蒸气处理180 h后, 采用n (Pd/Si)=1制备的POS膜的H2渗透率达到1.62× 10-7 mol·m-2·s-1·Pa-1, H2/CO2理想分离因子达到13.6, 表明该膜具有较好的H2渗透性能、H2/CO2分离性能和水热稳定性能。
|
|
VO2(B)/ZnO异质复合纳米棒结构的室温NH3敏感性能研究
梁继然, 张叶, 杨然, 赵一瑞, 郭津榜
2018 Vol. 33 (12): 13231329
摘要(
755 )
HTML(
14)
PDF(1711KB)(
1146
)
以VO2(B)纳米棒为内核, 利用液相生长法制备了VO2(B)/ZnO异质复合纳米棒, 研究了ZnO生长溶液浓度对复合结构微观形貌和气敏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结构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晶取向进行表征, 并测试了复合结构对NH3的敏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ZnO种子液浓度的增大, ZnO逐渐由纳米颗粒生长为纳米棒结构, 当ZnO种子液浓度为0.01 mol/L时, ZnO呈棒状沿径向发散生长在VO2(B)纳米棒表面, 形成树枝状VO2(B)/ZnO异质复合纳米棒结构, 这一结构在室温下表现出对NH3的高灵敏度和突出的选择性, 其灵敏度最大可达5.6, 对NH3的响应时间最短仅为2 s。在室温下表现出的优良NH3敏感性能, 主要与高密度的VO2(B)/ZnO异质结和树枝状结构有关。研究结果为低功耗高灵敏度NH3气敏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
|
(Bi0.5Na0.5)0.935Ba0.065TiO3-xBiScO3陶瓷储能及应变性能研究
刘国保, 王华, 谢航, 庞思剑, 周昌荣, 许积文
2018 Vol. 33 (12): 13301336
摘要(
397 )
HTML(
5)
PDF(1195KB)(
935
)
本研究采用BiScO3组分对固相烧结工艺制备的(1-x)(Bi0.5Na0.5)0.935Ba0.065TiO3-xBiScO3(BNBT-xBS)无铅陶瓷进行改性, 考察了BiScO3掺杂含量对陶瓷的微观结构、储能、场致应变和介电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BiScO3掺杂含量的增加, BNBT-xBS陶瓷的相结构由三方相与四方相共存演变为伪立方相, 无杂相形成, 且平均晶粒尺寸略有增大; BiScO3组分的引入破坏了BNBT陶瓷铁电畴的长程有序, 表现出弱极化, 且伴随有铁电相到弛豫铁电相的相变过程。BiScO3组分提高了储能和应变性能, 在70 kV/cm电场下其最大储能密度为0.46 J/cm3, 电致应变达到0.25%。介电常数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其介电行为也表明陶瓷具有弛豫铁电体特征; BNBT-xBS陶瓷表现出负温度系数效应, 且在450℃以下具有较好的绝缘性。
|
|
硅油两步脱水法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透镜
范闻, 武利民
2018 Vol. 33 (12): 13371342
摘要(
664 )
HTML(
4)
PDF(1390KB)(
904
)
利用纳米粒子由下而上的组装来制备具有亚波长特征结构的新材料已成为操控并利用光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纳米组装技术——即硅油两步脱水法, 该方法利用油水界面的流变性和限制效应, 实现了可批量、高重复性地将15 nm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组装成具有高折射率、高透明度的光学材料, 并对其组装过程及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 该方法还可实现TiO2纳米粒子与其他纳米材料, 如金(Au)纳米粒子、Au纳米棒、Au纳米立方块或氧化石墨烯之间均匀的复合, 制备出TiO2/Au或TiO2/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 TiO2纳米粒子的复合可使Au纳米粒子、Au纳米棒或Au纳米立方块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产生显著的红移, 表明该组装法为未来制备功能性复合光电器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
CdS/TiO2纳米晶薄膜的原位法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灿军, 陈述, 李洁
2018 Vol. 33 (12): 13431348
摘要(
683 )
HTML(
9)
PDF(2161KB)(
1131
)
CdS/TiO2异质结薄膜因其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在光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 目前传统方法制备的CdS/TiO2薄膜可能存在交界面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不利于光生载流子在交界面处的传输。因此, 本研究基于原位转换的原理(TiO2→CdTiO3→CdS), 将TiO2纳米晶表层原位转换成CdS, 制备了CdS/TiO2纳米晶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手段对样品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由表征结果可知, 在TiO2纳米晶表面形成了CdS, 构成了交界面结合紧密的CdS/TiO2异质结薄膜。光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 与传统的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制备的薄膜相比, 原位法制备的CdS/TiO2薄膜的光电流密度更高, 达到9.8 mA·cm-2(V=0.4 V (vs. RHE)); 交流阻抗谱(EIS)结果表明, 原位法制备的CdS/TiO2薄膜具有更小的电荷传输电阻, 说明原位法形成的CdS/TiO2异质结结合更紧密, 能减小光生载流子在CdS/TiO2界面处的传输阻力, 降低光生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的复合几率, 进而提高CdS/TiO2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
|
|
炭包覆LiFePO4纳米片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王琦, 彭大春, 马倩, 何月德, 刘洪波
2018 Vol. 33 (12): 13491354
摘要(
573 )
HTML(
10)
PDF(6053KB)(
948
)
为改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 以乙二醇为溶剂, 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磷酸铁锂纳米片。再以葡萄糖为碳前驱体, 对磷酸铁锂纳米片进行炭包覆。通过X射线衍射, N2吸脱附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等测试方法考察了炭包覆量对磷酸铁锂纳米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制备的磷酸铁锂为具有较短b轴的纳米片状结构, 尺寸约为150 nm×100 nm×60 nm。磷酸铁锂纳米片的倍率性能随炭包覆量的增加而增强, 当炭包覆量为6.4wt%时具有最佳的倍率性能, 在0.2C和10C的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57.3和132.6 mAh/g。同时循环稳定性良好, 在5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80.2%。
|
|
等离子活化烧结制备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复相生物陶瓷
张彪, 杨长安, 施佩
2018 Vol. 33 (12): 13551359
摘要(
818 )
HTML(
24)
PDF(1864KB)(
997
)
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为基体, 石墨烯(Graphene, rGO)作为增强相, 利用等离子活化烧结制备了石墨烯/羟基磷灰石(rGO/HAp)复相生物陶瓷。系统研究了rGO添加量对HAp陶瓷基体物相结构、生物活性及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rGO的加入有利于提高HAp陶瓷的生物活性。同时, 复相生物陶瓷的硬度与断裂韧性随rGO添加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升高, 后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当rGO添加量为2wt%时, 样品的硬度与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97 GPa和0.84 MPa•m1/2, 较纯相HAp陶瓷提高了11.5%和37.3%。研究表明rGO的拔出效应是导致复相陶瓷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
|
低温分相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介孔SiOC陶瓷
李家科, 韩效奇, 刘欣, 王艳香, 郭平春, 杨志胜
2018 Vol. 33 (12): 13601364
摘要(
689 )
HTML(
4)
PDF(666KB)(
769
)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 vi)和铂络合物为原料, 采用热交联合成交联体, 通过水蒸汽辅助热解促进前驱体低温分相及后续HF对SiOC陶瓷侵蚀基础上, 获得高比表面积微/介孔SiOC陶瓷。采用XRD、FT-IR、SEM和BET等测试技术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化学键、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水蒸气能够促进前驱体低温分相, 使SiOC陶瓷中生成Si-O-Si键、SiO2纳米畴和SiO2纳米晶, 这些可以作为造孔剂而被HF侵蚀, 从而提高了SiOC陶瓷的比表面积。在热解温度1300℃条件下, 微/介孔SiOC陶瓷具有最大比表面积1845.5 m2/g, 孔径分布2.0~10 nm。
|
|
埃洛石原料无模板法制备高比表面积介孔氧化硅及其在亚甲基蓝吸附中的应用
陈孟秋, 陈云, 舒杼, 王钰, 邬红娟, 郭利民
2018 Vol. 33 (12): 13651370
摘要(
660 )
HTML(
12)
PDF(1038KB)(
977
)
采用无模板法, 以天然的矿物原料制备介孔材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制备方法。本研究利用“煅烧-沸石化-酸处理”工艺制备高比表面积的介孔氧化硅颗粒。研究发现,通过长时间的碱处理将煅烧埃洛石转化为沸石,随后通过酸处理,可制备出比表面积高达767 m2/g的介孔氧化硅材料。该工艺机理为: 850℃煅烧使埃洛石转变为无定型态的Si-O-Al网络结构,煅烧埃洛石在长时间的水热碱处理过程中转化为结晶态的LTA沸石硅铝酸钠,在随后的强酸性环境下,沸石的Al-O和Na-O成分被完全溶解,而残余的Si-O纳米碎片在酸环境中相互聚合,生成无定形态的介孔氧化硅颗粒。本实验制备的介孔氧化硅比表面积高达767 m2/g,最可几孔径为5 nm,其亚甲基蓝平衡吸附量可达741 mg/g,表明其在污染物吸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