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相混合导体膜氧渗透性能改善的研究进展
陈 婷, 江 莞, 江伟辉, 刘健敏, 张筱君, 谢志翔
2015 Vol. 30 (12): 12331242
摘要(
787 )
HTML(
10)
PDF(783KB)(
1574
)
双相混合导体膜在高温下能够同时传导氧离子和电子, 具有稳定性好、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和成分可调等优点, 可以作为反应器应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POM)。但双相混合导体膜的透氧率较低,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透氧机理入手详细阐述了氧渗透过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目前提高双相混合导体膜透氧率的措施, 包括了采用混合导体作为电子导电相、降低电子导电相形成连续渗流网络的体积比阀值和减小双相晶粒尺寸, 以及宏观上制备出不对称膜、管状膜和中空纤维膜进一步降低膜厚、增大表面积以提高透氧率。最后指出双相混合导体膜在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
|
|
基于双硅氧烷先驱体制备的氧化硅基气凝胶研究进展
何 飞, 郁万军, 方旻翰, 赫晓东, 李明伟
2015 Vol. 30 (12): 12431253
摘要(
992 )
HTML(
9)
PDF(571KB)(
1390
)
气凝胶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密度、低热导率和高透过率等特性, 在隔热、隔声和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类材料纤细骨架构成的多孔结构所呈现的高脆性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据硅氧烷先驱体含有不可水解基团数量的特征, 综述了采用全水解双先驱体、全/部分水解双先驱体和部分水解双先驱体等三类采用双硅氧烷先驱体制备气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这三类气凝胶所呈现出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其在力学、热学、光学和疏水性等方面的性能特点。通过对硅氧烷先驱体类型的选择和组合, 可以设计气凝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为改善气凝胶材料的力学行为提出了新思路。
|
|
高功率调制脉冲磁控溅射沉积TiAlSiN纳米复合涂层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吴志立, 李玉阁, 吴 彼, 雷明凯
2015 Vol. 30 (12): 12541260
摘要(
695 )
HTML(
2)
PDF(483KB)(
1253
)
采用高功率调制脉冲磁控溅射Al/(Al+Ti)原子比(x)分别为0.25、0.5和0.67的TiAlSi合金靶, 溅射功率1~4 kW, 氮气分压25%, 工作气压0.3 Pa, 在Si(100)和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基片上沉积了TiAlSiN纳米复合涂层。TiAlSiN涂层中氮含量保持在52.0at%~56.7at%之间, 均形成了nc-TiAlN/a-Si3N4/AlN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随着原子比x增加, 非晶含量增加, 涂层硬度先升高而后降低。当x=0.5时, 硬度最高可达28.7 GPa。溅射功率升高可提高溅射等离子体中金属离化程度, 促进涂层调幅分解的进行, 形成了界面清晰的非晶包裹纳米晶结构, 且晶粒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当x=0.67时, 溅射功率由1 kW上升到4 kW时, 硬度由16.4 GPa升至21.3 GPa。不同靶材成分和溅射功率条件下沉积的TiAlSiN涂层的磨损率为(0.13~6.25)×10-5 mm3/(N·m), 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当x=0.67, 溅射功率2 kW时, nc-TiAlN/a-Si3N4纳米复合涂层具有最优的耐磨性能。
|
|
热震中7YSZ热障涂层结构演变
张小锋, 周克崧, 张吉阜, 张 永, 刘 敏, 邓春明
2015 Vol. 30 (12): 12611266
摘要(
601 )
HTML(
2)
PDF(468KB)(
1068
)
采用低温超音速等离子喷涂(LT-HVOF)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CoCrAlYTa粘结层, 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粘结层上`制备了7wt%Y2O3-ZrO2 (7YSZ) 陶瓷层。基于动态试验即热震实验研究了粘结层的扩散氧化机制, 探讨了陶瓷层的烧结及相变过程并观察了涂层的结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 动态热循环下随着热震次数的增加, 粘结层组元扩散氧化形成热生长氧化物(TGO)且厚度逐渐增加。此外, 粘结层组元在温度梯度下沿陶瓷层内部裂纹向高温区扩散, 最终在陶瓷层表面裂纹区域出现大量的金属氧化物, 同时粘结层组元的扩散有助于陶瓷层的烧结, 导致其显微硬度逐渐增大, 而粘结层由于Kirkendall效应, 其内部出现大量的孔洞导致其显微硬度逐渐降低。另外, 陶瓷层在相变及热循环应力的作用下表面出现了大尺度的宏观裂纹。
|
|
氢氧化铝包覆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
秦兆鲁, 李定华, 杨荣杰
2015 Vol. 30 (12): 12671272
摘要(
1029 )
HTML(
11)
PDF(402KB)(
1305
)
针对聚磷酸铵(APP)有一定的水溶解性和阻燃效率不高等问题, 提出了采用氢氧化铝(ATH)包覆改性APP的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显示, 在APP颗粒表面实现了ATH的包覆改性。测试表明, ATH包覆改性后的APP溶解度明显下降, 比表面大幅增加。将改性后的APP与双季戊四醇(DPER)复配, 作为膨胀阻燃剂添加到PP中, 阻燃PP的燃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阻燃剂总添加量为25%时, 包覆ATH的APP使阻燃PP 3.2 mm样条的垂直燃烧级别从V-1提高到V-0, 氧指数(LOI)从26.6%增加到31.8%, 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从475 kW/m2下降至308 kW/m2, 下降了约35%。对阻燃PP的燃烧残炭研究说明, APP经ATH包覆改性后, 促进了阻燃PP在燃烧时形成更加完整均匀的炭层, 因而改善了阻燃性能。
|
|
LaFeAsO纳米晶的中低温合成与表征
张德兴, 孙云蕾, 阿布都外力阿布力米提, 曹光旱
2015 Vol. 30 (12): 12731277
摘要(
583 )
HTML(
3)
PDF(422KB)(
1155
)
研究了铁基超导母体化合物LaFeAsO的低温固相反应合成及表征。实验以La2O3、LaCl3以及BaFe2As2为原料, 通过球磨混合, 成功地在中低温(~500℃)下实现固相反应, 从而获得LaFeAsO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Scherrer公式, 估算其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0 nm。低温电阻测量表明, LaFeAsO纳米晶的自旋密度波反常变得不显著, 且其转变温度明显下降。采用晶粒尺寸效应和晶胞参数影响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
|
|
Sc2W3O12薄膜制备及其负热膨胀性能
张志萍, 刘红飞, 潘坤旻, 陈小兵, 曾祥华
2015 Vol. 30 (12): 12781282
摘要(
650 )
HTML(
3)
PDF(428KB)(
1305
)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斜方相Sc2W3O1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Sc2W3O12靶材和Sc2W3O12薄膜组分、表面形貌和靶材断面形貌进行表征, 研究衬底温度与氧分压对薄膜制备的影响。采用变温XRD和热机械分析仪(TMA)分析了Sc2W3O12陶瓷靶材和薄膜的负热膨胀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经1000℃烧结6 h得到结构致密的斜方相Sc2W3O12陶瓷靶材, 其在室温到600℃的温度范围内平均热膨胀系数为-5.28×10-6 K-1。在室温到500℃衬底温度范围内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的Sc2W3O12薄膜均为非晶态, 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 薄膜表面光滑程度提高; 随着沉积氧压强增大, 表面平整性变差。非晶膜经1000℃退火处理7 min后得到斜方相Sc2W3O12多晶薄膜, 在室温到600℃温度区间内, Sc2W3O12薄膜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7.17×10-6 K-1。
|
|
连续分布界面相对SiCp/Al复合材料热导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邹爱华, 周贤良, 华小珍, 吴开阳
2015 Vol. 30 (12): 12831290
摘要(
582 )
HTML(
3)
PDF(761KB)(
1158
)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SiCp/Al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 建立了含界面相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测试模型, 研究了不同界面相种类、厚度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界面相与SiC/Al结合理想时, 且界面相在颗粒表面呈连续分布时, 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着界面层热导率的增加而增大, 但增加的幅度由快变慢; 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界面层厚度的变化取决于界面层厚度t与颗粒粒径a的比值, 当t/a很小或t/a较大时, 热导率随界面层厚度的变化很小, 当t/a较小时, 热导率随界面层厚度的变化则与界面层热导率有关。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相转化流延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张玉月, 蔺 杰, 苗国栓, 高建峰, 陈初升, 夏长荣, 占忠亮, 王绍荣
2015 Vol. 30 (12): 12911294
摘要(
880 )
HTML(
9)
PDF(461KB)(
1570
)
采用相转化流延一步制备了NiO-Zr0.84Y0.16O2-δ (YSZ)阳极支撑层和功能层, 前者厚度为~700 μm, 含有沿厚度方向定向排列的开放直孔, 后者厚度为~60 μm。采用浆料涂膜法和高温共烧在阳极上制备厚度为15 μm的YSZ电解质薄膜, 丝网印刷制备YSZ-La0.84Sr0.16MnO3-δ (LSM)(质量比50:50)阴极。所制备的单电池显示出较高的电输出性能。以H2-3%H2O为燃料和环境空气为氧化剂, 800 ℃时电池的峰功率密度达到891 mW/cm2, 电池即使在高电流密度测试条件下也未出现明显的浓差极化, 这是由于其阳极具有开放直孔结构, 气相输运阻力小。
|
|
冷却方式对MMT/LDPE介电性能的影响
程羽佳, 张晓虹, 周雪冬, 郭 宁, 成如如, 张天旭
2015 Vol. 30 (12): 12951302
摘要(
522 )
HTML(
1)
PDF(667KB)(
1186
)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蒙脱土/低密度聚乙烯(MMT/LDPE)纳米复合材料, 探讨空气自然冷却、空气快速冷却、水冷却和油冷却四种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RD、FTIR、AFM、PLM、DSC和TSC等分别对复合材料和纳米MMT粒子的微观形态、复合材料的电导、击穿、介电频谱和空间电荷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经表面修饰的纳米MMT粒子在基体聚合物中已经剥离并均匀分散; 不同冷却方式对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油冷却试样结晶速率最高, 结晶尺寸最小; 纳米MMT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内部陷阱密度和深度均有所增加, 且试样的介电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油冷却试样抑制空间电荷的作用比较明显, 在20和40 kV/mm的场强下, 试样中正电荷的峰值与空气自然冷却试样相比分别下降了63.57%和51.39%; 且油冷却试样的电导率最小, 击穿场强值最大; 在1~105 Hz的测试频率范围内, 与空气自然冷却试样相比, 其他三种试样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
氧化气氛对CaCu3Ti4O12陶瓷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赵学童, 任路路, 廖瑞金, 李建英, 王飞鹏
2015 Vol. 30 (12): 13031309
摘要(
576 )
HTML(
3)
PDF(686KB)(
1205
)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Cu3Ti4O12陶瓷, 研究了氧化气氛热处理对其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化气氛热处理后, CaCu3Ti4O12陶瓷的介电常数略微下降, 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得到有效抑制, 降至0.03~0.04。在183~273 K温度范围内, CaCu3Ti4O12陶瓷总的介电损耗可以分解成低频电导损耗和高频的两个弛豫损耗峰, 氧化气氛热处理后低频电导损耗的贡献下降较为明显。对CaCu3Ti4O12陶瓷的晶粒、晶界进行阻抗分析, 发现在393 K时晶界电阻值从1.8×104 Ω增大到8.6×104 Ω。伏安特性(J-E)结果表明氧化气氛热处理使CaCu3Ti4O12陶瓷的击穿场强和非线性系数分别从226 V/mm、3.52上升到397 V/mm、4.51, 晶界势垒高度从0.56 eV增大到0.63 eV。
|
|
微晶玻璃焊料在连接过程中的晶化行为研究
朱巍巍, 陈继春
2015 Vol. 30 (12): 13101314
摘要(
656 )
HTML(
1)
PDF(581KB)(
1248
)
采用一种添加Li2O和Fe2O3的CaO-Al2O3-SiO2基微晶玻璃连接氧化铝陶瓷。通过采用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 研究了微晶玻璃焊料在连接过程中的晶化行为及其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传统的晶化处理过程中, 此玻璃中能够析出锂辉石(LiAlSi2O6)、硅灰石(CaSiO3)、钙铁镏石(Ca3Fe2Si3O12)和钙长石(CaAl2Si2O8)四种晶体。然而, 当采用此玻璃连接氧化铝陶瓷时, 微晶玻璃的晶化过程与连接工艺密切相关。由于缺少足够的形核驱动力, 采用焊后直接冷却的连接工艺只能获得完全玻璃态的接头中间层。通过在降温过程中引入形核-晶化的热处理工艺, 促进了玻璃中间层的晶化, 并且能够通过改变晶化温度来调整中间层的相组成。另外, 晶化相的种类对接头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当中间层中只形成钙长石时, 接头强度达到247.5 MPa; 而当中间层中有锂辉石或钙铁镏石析出时, 接头强度仅为10~135 MPa。
|
|
直接热分解法制备单相Pd-Fe合金催化剂及电催化氧还原活性
王彦恩, 武小杰, 何城磊, 赵佳宁, 唐亚文, 陆天虹
2015 Vol. 30 (12): 13151320
摘要(
627 )
HTML(
1)
PDF(440KB)(
1188
)
以醋酸钯和醋酸亚铁为前驱体, 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制备了碳载Pd3-Fe1(Pd3-Fe1/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催化剂对氧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 制备的Pd3-Fe1/C复合催化剂具有单相均一的合金结构, Fe进入Pd晶格改变了Pd电子结构和结构常数。电化学数据表明, Pd3-Fe1/C对氧还原比Pd/C催化剂有更高的电催化性能。
|
|
MOF衍生的多孔ZnO/C、Ag/ZnO/C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
郭艳蓉, 常 薇, 张 雯, 汪 辉
2015 Vol. 30 (12): 13211326
摘要(
957 )
HTML(
10)
PDF(457KB)(
1783
)
以金属有机骨架(MOF-5)为前驱体, 通过高温热处理和湿化学法获得ZnO/C和Ag/ZnO/C两种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分光漫反射(UV-Vis DRS)等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组成及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 高温热处理保留了MOF-5的原始结构。ZnO/C比表面积为390 m2/g, 载银后比表面积仍达232 m2/g, 负载的银颗粒尺寸约30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ZnO/C和Ag/ZnO/C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都具有很高的降解效率, 均优于商业TiO2。Ag/ZnO/C的光催化性能更好, 且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和稳定性。因此, 适度的高温碳化和掺杂贵金属是获得优良光催化性能的根本原因。
|
|
Al3+/Yb3+/P5+掺杂对石英玻璃紫外透过和紫外激发荧光的影响
邵冲云, 许文彬, 刘力挽, 杨秋红, 胡丽丽, 周秦岭, 王世凯
2015 Vol. 30 (12): 13271333
摘要(
649 )
HTML(
4)
PDF(551KB)(
1475
)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浓度的Al3+/Yb3+/P5+掺杂石英玻璃。研究了P5+和Al3+的引入对Yb3+掺杂石英玻璃紫外透过和紫外激发荧光光谱, 以及Yb4d电子结合能的影响, 并初步探索了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Al3+/Yb3+/P5+掺杂石英玻璃在190~300 nm波段的吸收主要来源于O2-→Yb3+的电荷迁移吸收, 其谱带位置和Yb4d电子结合能随Yb3+的第二配位元素(Al、Si、P)电负性增大向高能方向移动。真空烧结条件下, 引入Al3+会引发石英玻璃中Yb3+还原为Yb2+, 其典型的吸收峰位于330 nm处; 然而, 在Al3+/Yb3+共掺的基础上再引入P5+, 且P5+/Al3+摩尔比大于1时, 可以有效抑制Yb2+的形成。紫外光激发引起的近红外发光(976 nm)是电子从电荷迁移态弛豫到Yb3+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结果, 可见发光(525 nm)归因于Yb2+的5d→4f跃迁。本文研究结果对通过优化工艺和调整组分制备出高性能的Yb3+掺杂光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纳米网状结构钛酸锶钡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曾 涛, 白 杨, 李 浩, 毛朝梁, 董显林, 桂书祥
2015 Vol. 30 (12): 13341338
摘要(
856 )
HTML(
7)
PDF(393KB)(
1339
)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了纳米钛酸锶钡(BST)粉体。在pH值为4和2.4条件下合成的BST粉体都是单相并结晶良好。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BST纳米粉体颗粒尺寸大约为100 nm, 当pH值为4时BST纳米颗粒开始通过相互连接形成纳米网状结构。经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发现, 在pH值为4条件下制备的纳米BST粉体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在pH值为4时纳米网状结构的BST形成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迁移率, 从而提高了纳米BST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光催化效率。
|
|
VS2 纳米片: 一种十分有潜力的锂电池阳极材料
刘建哲, 郭鹏飞
2015 Vol. 30 (12): 13391344
摘要(
1583 )
HTML(
40)
PDF(450KB)(
2234
)
通过一种单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花状VS2纳米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 并研究了其生长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及时间的不同直接影响着VS2纳米片的形貌。此外, 通过使用VS2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分别研究了充放电电压和循环性能等性质。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 电池初始充放电能力分别为195.4 和 90.6 mAh/g。随着循环充放电的进行, 该电极材料的库伦效率高达98%。可以认为VS2纳米材料具备高效、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