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
王 芳, 梁春生, 徐大亮, 曹慧群, 孙宏元, 罗仲宽
2012 Vol. 27 (12): 12331242
摘要(
3356 )
HTML
PDF(533KB)(
2814
)
随着动力电池和电网储能等对高性能电池需求的增大, 具有超高比能量的锂空气电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开发出循环性能好、安全实用的锂空气电池, 各国研究者对相应的正极材料、电解质、催化剂和防水透氧膜等都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 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其中, 找到稳定的电解质、设法减小放电产物的钝化, 对锂空气电池的真正可逆循环最为关键. 本文以惰性有机电解质体系的锂空气电池为主, 总结了近年来在空气正极、催化剂、电解质和防水透氧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简单介绍了其它体系的锂空气电池, 并提出了对锂空气电池未来的努力和发展方向.
|
|
碳包覆LaFeO3的合成及其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齐文娟, 罗永春, 康 龙, 张国庆
2012 Vol. 27 (12): 12431250
摘要(
1833 )
HTML
PDF(718KB)(
1324
)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FeO3, 并以蔗糖为碳源, 通过热处理方法合成了不同碳包覆量的LaFeO3/C复合材料. 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利用Raman光谱和TEM分析材料中碳的存在状态. 结果表明, 不同碳含量的LaFeO3/C复合材料均为正交晶系的钙钛矿结构, 蔗糖经高温分解后在LaFeO3颗粒表面和颗粒间形成的包覆层为非晶碳; 电化学分析表明, 碳包覆LaFeO3的电化学性能优于未包覆的LaFeO3, 其中碳含量为5wt%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 首次放电容量最高可达390 mAh/g. 碳包覆对LaFeO3/C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影响较大, 随碳包覆量增加, I0值增大, 但碳包覆对LaFeO3/C电极的离子扩散系数影响不明显.
|
|
Li4Ti4.95Al0.05O12/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董红玉, 张治军, 尹艳红, 杨书廷
2012 Vol. 27 (12): 12511255
摘要(
1677 )
HTML
PDF(406KB)(
1153
)
Li4Ti5O12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本研究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剂和碳源, 采用改进的固相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4.95Al0.05O12和Li4Ti4.95Al0.05O12/C. 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表征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形貌. 结果表明: Al掺杂未改变Li4Ti5O12的尖晶石结构, 合成过程中PAM模板剂的引入能够有效调控材料微观形貌并降低颗粒团聚程度. 采用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Li4Ti4.95Al0.05O12/C复合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0.2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9.2和160.8 mAh/g, 5C倍率时仍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
|
氧化钇掺杂锆铈酸钡质子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江 虹, 郭瑞松, 徐江海, 高沿英, 邓雅平
2012 Vol. 27 (12): 12561260
摘要(
1866 )
HTML
PDF(552KB)(
1658
)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钇掺杂锆铈酸钡(BaZr0.90-xCexY0.10O3-δ, x=0.09、0.18、0.27)(即BZCY系列)前驱体粉末, 研究了烧结性能和电导率.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 x=0.27(即C3)试样为最佳. 再进一步通过优化烧结助剂ZnO添加量以提高试样的烧结性能及电化学性能. 实验表明, ZnO能够与前驱体发生固溶取代反应, 有效地提高了样品烧结性能. 随着ZnO添加量的增加, 试样烧结致密度提高, 但直流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 当ZnO添加量为2mol%(C3-Z2)时, 试样具有最高的直流电导率, 800℃在湿H2中电导率可达9.27 mS/cm. C3-Z2试样的XRD衍射峰与BaCeO3、BaZrO3标准衍射峰相比出现一定角度的偏移, 而与BaCe0.4Zr0.6O3的标准图谱相对吻合较好.
|
|
模板法制备介孔VN纳米电极材料及其电容性能
高兆辉, 张 浩, 曹高萍, 韩敏芳, 杨裕生
2012 Vol. 27 (12): 12611265
摘要(
1754 )
HTML
PDF(457KB)(
1020
)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 通过高温氨解还原V2O5前驱体制得了具有丰富介孔的VN纳米材料, 采用XRD与TEM分析观察样品的结构和形貌, 用N2吸附测试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XRD分析表明, 介孔VN纳米材料属于立方晶系的晶体结构. TEM和N2吸附测试结果表明, VN纳米材料的颗粒粒径大约为10 nm, 比表面积为88 m2/g, 有比较丰富的2~6 nm的介孔. 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进行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其电容性能, 结果显示, VN电极同时具有双电层电容性能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准电容性能, 1 mV/s的扫描速率下能获得517 F/g的比电容; 当扫描速率增大到10 mV/s时, 其比电容仍有275 F/g.
|
|
Al2O3掺杂对Ba4Sm9.33Ti18O54陶瓷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姚晓刚, 林慧兴, 姜少虎, 陈 玮, 罗 澜
2012 Vol. 27 (12): 12661270
摘要(
1519 )
HTML
PDF(495KB)(
1175
)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4Sm9.33Ti18O54 (简称BST)•xwt%Al2O3 (x=0~1.5)微波介质陶瓷. 研究了掺杂Al2O3对BST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 未掺杂的BST陶瓷中有少量Sm2Ti2O7相, 随着增加Al2O3掺入量, Sm2Ti2O7相消失, BST陶瓷中先后产生了BaTi4O9 (x≥0.6) 和BaAl2Ti5O14 (x≥1.0) 两种新相. 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m2Ti2O7相的消失以及少量BaTi4O9相的形成, 能显著提高BST陶瓷的Qf值, 但会降低陶瓷的介电常数. 当Al2O3的掺入量从0.6wt%增加到1.0wt%时, BaTi4O9相的量逐渐增加, 引起BST陶瓷的Qf值略微下降. BaAl2Ti5O14相的产生会同时降低BST陶瓷的介电常数和Qf值. 掺入0.6wt% Al2O3的BST陶瓷在1340℃烧结3 h后具有最佳的介电性能: εr=74.7, Qf =10980 GHz, τf =–11.8×10-6/℃.
|
|
磺化石墨烯及其导电炭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袁文辉, 顾叶剑, 李保庆, 李 莉
2012 Vol. 27 (12): 12711276
摘要(
3312 )
HTML
PDF(511KB)(
2076
)
以石墨为原料, 采用Hummers法液相氧化合成了氧化石墨(GO), 通过低温真空剥离预还原、磺化反应、葡萄糖二次还原, 合成了高质量的磺化石墨烯(S-GNS), 有效避免了在此过程中石墨烯大量团聚的现象.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手段对磺化石墨烯样品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对氨基苯磺酸成功地接枝到了石墨烯上, 磺化石墨烯还原彻底, 热稳定性能高; 石墨烯表面平整, 缺陷少; 单层磺化石墨烯厚度约为1.2 nm. 水溶性、分散性实验结果表明: 磺化石墨烯拥有高水溶性和高分散性. BET比表面积及电性能测试表明: 磺化石墨烯的比表面积高达806.4 m2/g, 薄膜材料的导电率为1150 S/m.
|
|
复合添加剂的共沉淀法制备及ZnO压敏陶瓷研究
陈培荣, 季幼章, 杨 晴
2012 Vol. 27 (12): 12771282
摘要(
1787 )
HTML
PDF(534KB)(
1013
)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的复合添加剂粉体制备ZnO压敏陶瓷,用TG-DTA热分析沉淀物前驱体, 通过XRD、SEM、EDS和DLS表征复合粉体的物相、形貌、组成元素、粒度及其分布, 测试压敏陶瓷性能、并观察其结构.结果表明, 550℃煅烧前驱体生成各添加剂氧化物的混合物; 650℃煅烧1 h形成组成为(Bi1.14Co0.26Mn0.29)(Sb1.14Cr0.57Ni0.29)O6.25焦绿石型复合添加剂粉体, 复合粉体平均粒径为0.26 μm; 复合粉体制备的ZnO压敏陶瓷的电位梯度为330 V/mm、非线性系数为47、漏电流为5 μA/cm2, 电性能参数分别优于固相法混合添加剂粉体制备的压敏陶瓷, 这归因于复合粉体制备的压敏陶瓷具有更均匀的显微结构.
|
|
Bi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研究
桑换新, 田 野, 王希涛, 陶 磊
2012 Vol. 27 (12): 12831288
摘要(
1704 )
HTML
PDF(637KB)(
1175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Bi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 用N2吸附-脱附、SEM、XRD、FT-Raman、UV-Vis DRS对光催化材料的孔结构、表面构造、能带结构、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 并考查了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的活性. 结果表明: Bi掺杂后的TiO2为介孔结构的锐钛矿晶型纳米颗粒, 其分散度明显增加, 晶粒变小, 比表面积增大; Bi掺杂使得TiO2禁带内形成杂质能级, 降低了禁带能量, 增加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有利于将TiO2的吸光带边界扩展至可见光区; Bi掺杂的TiO2样品表现出了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 2mol%Bi掺杂的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表现出了最高产氢活性, 其速率分别为3534.8 μmol/(h·gcat)和 455.7 μmol/(h·gcat).
|
|
含钯羟基磷灰石的表征及其对苯甲醇的绿色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吴 伟, 原恩临, 曾 毅, 刘紫微, 林初城, 李永生
2012 Vol. 27 (12): 12891293
摘要(
1519 )
HTML
PDF(528KB)(
1031
)
采用简单的离子交换法, 将Pd2+与羟基磷灰石中的Ca2+交换, 制备出含钯羟基磷灰石催化剂, 并应用于苯甲醇的绿色催化氧化反应. 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及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部分Pd进入羟基磷灰石晶格, 但未改变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 部分Pd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在HAp晶体表面析出. Pd纳米颗粒在催化剂中有高度的分散性, Pd的含量增加,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提高, 且该催化剂对苯甲醇氧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
|
pH值对聚合钛离子/蒙脱石复合结构及其TiO2纳米粒子的影响研究
吕 霞, 彭同江, 孙红娟, 古朝建
2012 Vol. 27 (12): 12941300
摘要(
1587 )
HTML
PDF(557KB)(
949
)
采用水解-插层复合法, 以TiOSO4·2H2O为TiO2的前驱体, 蒙脱石为复合基体, 通过控制蒙脱石悬浊液pH值, 制备了不同的蒙脱石复合结构样品. 采用XRD研究了样品的结构、物相、晶粒大小等属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蒙脱石悬浊液的pH值对TiOSO4·2H2O水解属性有较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水合氧化钛/蒙脱石的复合结构特性, 当蒙脱石悬浊液pH为0.5时, 电价较低且聚合度较小的聚合钛离子易于进入蒙脱石层间域, 对蒙脱石结构层的分散剥离作用最好; 经700℃热处理的TiO2/蒙脱石复合结构样品中, 锐钛矿晶粒尺寸最小达到13.4 nm; 经1100℃热处理后, 复合结构中锐钛矿相对含量达到35%; 与纯纳米TiO2样品相比, TiO2/蒙脱石复合结构中的TiO2具有更高的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的温度及更小的晶粒尺寸. 蒙脱石结构层对TiO2的相转变和晶粒长大都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
|
氧缺陷型TiO2-x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操小鑫, 陈亦琳, 林碧洲, 高碧芬
2012 Vol. 27 (12): 13011305
摘要(
2152 )
HTML
PDF(470KB)(
1985
)
采用氢气还原法制备氧缺陷型二氧化钛(TiO2-x), 考察氧气氛中不同返烧温度对TiO2-x性能的影响.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自旋共振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表面化学状态、氧缺陷位的种类、光吸收性能和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等性质进行了表征, 并以气相的苯为模型污染物, 研究催化剂样品在可见光(λ > 400 nm)照射下的光催化氧化能力. 结果表明, 与未返烧的催化剂相比, 返烧后TiO2-x对苯的光催化氧化降解能力显著提高, 反应4 h、催化剂活性稳定后, 经300℃返烧的TiO2-x样品对苯的转化率为36.9 %, 是未返烧样品的5.3倍. 还原过程中生成的体相氧缺陷位(束缚单电子的氧空位)是催化剂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返烧热处理减少了催化剂表面氧缺陷位(Ti3+)的浓度并有效地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
|
|
前驱体热解氮化硼/碳化硅复相泡沫陶瓷的抗氧化与高温隔热性能研究
沈志洵, 戈 敏, 陈明伟, 钱扬保, 张伟刚
2012 Vol. 27 (12): 13061312
摘要(
1784 )
HTML
PDF(781KB)(
1251
)
以聚碳硅烷(PCS)和三甲胺基环硼氮烷聚合前驱体(PBN)进行共聚合制得复合前驱体, 以此为原料采用高压裂解发泡技术制备了一种氮化硼/碳化硅(BN/SiC)复相开孔泡沫陶瓷. 由包含不同比例组分的起始前驱体所制得的泡沫陶瓷的孔隙直径在1~5 mm, 体积密度在0.44~0.73 g/cm3之间. 对该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表明, 由于BN相的引入使得BN/SiC复相泡沫陶瓷在800~1100℃的抗氧化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压缩强度随着引入BN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约为纯SiC泡沫陶瓷的5~10倍. 其中以组分重量比为1:1的起始复合前驱体所制备BN/SiC复相多孔陶瓷在1500℃时的导热系数仅为4.0 W/(m·K); 对其进行隔热性能测试, 材料热面中心温度为1400℃时, 其背面中心温度仅为280℃; 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背部升温历程, 将其有效导热系数代入计算模型, 得到材料背部中心温度升温历程的数值模拟结果, 与实际升温历程基本一致.
|
|
AlN微米晶高压下的晶粒演化研究
李小雷, 王红亮, 张勤善, 王利英, 李尚升, 宿太超
2012 Vol. 27 (12): 13131316
摘要(
1574 )
HTML
PDF(369KB)(
974
)
用六面顶压机研究了AlN微米粉体高压(2.0~6.0 GPa)下晶粒演化行为, 用 X 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压样品的物相组成、晶粒尺寸以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室温下, AlN压制体的相对密度随着压力的升高也相应增加, 开气孔率则呈下降趋势. 经6.0 GPa压制后样品的相对密度达到88.72%, 出现了“冷烧结”现象. 高压作用后AlN微米晶的粒径变小, 压力从常压升高到6.0 GPa时微粉的平均粒径由2.10 μm下降到1.47 μm, 存在明显的压制碎化效应. 该效应提高了AlN粉体的表面自由能, 增强了粉体烧结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 由于AlN粉末产生了一定的位错、裂纹等缺陷, 还可以起到活化烧结的作用, 提高AlN陶瓷的烧结速率.
|
|
Zn2+、Cr3+掺杂对水热合成纳米CoAl2O4尖晶石色料的影响
陈云霞, 胡 琪, 曹春娥, 卢希龙, 洪 琛, 沈华荣
2012 Vol. 27 (12): 13171320
摘要(
1630 )
HTML
PDF(416KB)(
1110
)
以CoCl2·6H2O、ZnCl2、AlCl3和CrCl3·6H2O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oAl2O4(AB2O4)尖晶石型纳米钴蓝色料. 采用色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研究了A位掺杂Zn2+和B位掺杂Cr3+时不同掺杂量以及不同水热合成温度对样品呈色、晶相组成及CoAl2O4尖晶石的晶粒大小、发育程度和晶面间距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Zn2+、Cr3+所得固溶体型钴蓝色料晶粒发育均不完整, 颗粒较于相同水热条件下获得的未掺杂样品更细小. A位掺杂Zn2+可降低CoAl2O4色料的合成温度, 在230℃便能制得呈色较佳的Co0.95Zn0.05Al2O4钴蓝色料. 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 合成产物由蓝色转为绿色, 且呈色逐渐变浅. B位Cr3+掺杂则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产物从蓝色逐步转为绿色, 但呈色逐渐变深. 就两者相比较, A位掺杂Zn2+更有利于色料明度值的提高而呈色鲜亮.
|
|
泡生法生长掺碳钛宝石激光晶体的研究
胡克艳, 徐 军, 汪传勇, 李红军, 邹宇琦, 杨秋红
2012 Vol. 27 (12): 13211324
摘要(
1683 )
HTML
PDF(419KB)(
1222
)
钛宝石激光晶体在现代高功率激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大尺寸、高品质的晶体生长仍是当前钛宝石应用面临的重大难题. 本文研究了泡生法技术生长大尺寸掺碳钛宝石激光晶体, 结果显示, 泡生法生长得到的直径180 mm、30 kg的钛宝石没有出现应力集中的开裂等宏观缺陷现象, 钛离子在晶体中分布均匀接近理论值, 晶体的FOM值达到200. 该研究对低红外残余吸收, 高品质因素、大尺寸钛宝石激光晶体的生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碳化硼球面薄膜及空心微球的制备
于小河, 卢铁城, 林 涛, 王自磊, 陶 勇, 廖志君
2012 Vol. 27 (12): 13251330
摘要(
1579 )
HTML
PDF(573KB)(
1297
)
采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技术, 结合磁控滚动方法在Φ1 mm的钢球基底上制备碳化硼球面膜层, 通过退火、打孔及腐蚀获得碳化硼空心微球. 主要研究了球面膜层的宏观形貌、微观结构、成分及初步探讨了不同退火温度(800~1100℃)对核膜结构空心化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球面薄膜表面形态和薄膜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磁控滚动模式制备的球面膜层表面平整, 没有裂纹和孔洞, 元素分布均匀. 核膜结构(镀膜时间在5~70 h)经900℃以上温度退火, 空心化后的球面膜层可实现自支撑, 900℃退火的微球表面形貌最好, 壁厚可达10 μm以上.
|
|
蛋白发泡法制备泡沫陶瓷固化工艺研究
殷刘彦, 周新贵, 余金山, 赵 爽, 罗 征, 杨 备
2012 Vol. 27 (12): 13311335
摘要(
1501 )
HTML
PDF(479KB)(
1084
)
选用蛋清蛋白作为发泡剂, 采用蛋白发泡法制备了高孔隙率的泡沫氮化硅陶瓷. 设计了三种不同固化工艺: 常压固化、恒压固化和高压固化, 固化气压依次升高, 研究了固化气压对泡沫陶瓷开孔率、孔隙形貌和孔径分布的影响. 其中, 恒压固化制品的平均孔径和开孔率最高, 分别为210 μm和78.6%, 且孔径分布比较均匀, 常压固化次之, 高压固化制品开孔率和平均孔径最低. 常压和恒压固化制品为椭球形孔洞, 有一定的排列取向, 而高压固化制品多为规则的球形孔. 随着固化气压的升高, 制品孔壁厚度增加, 高压固化制品的孔壁厚度最高, 其压缩强度接近50 MPa.
|
|
嵌入分形频率选择表面的低频超薄吸波层的设计
范跃农, 聂 彦, 廖章奇, 王 鲜, 龚荣洲
2012 Vol. 27 (12): 13361340
摘要(
5547 )
HTML
PDF(292KB)(
2022
)
研究了频率选择表面对超薄多层微波吸波体在低频(L和S频段)吸波性能的影响. 分别采用硫化工艺和激光刻蚀方法制备出传统的微波吸收材料(MAM)——橡胶板和FSS层, 然后利用它们合成多层微波吸波体(MMA)样品, 在NRL弓形法测试系统中测量该样品的反射率. 发现随着FSS层在传统吸波材料层中的引入, 确实可以增强整个多层吸波体在低频段的吸波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 当两个FSS层在多层吸波体中适当排列时, 可以在1 GHz得到一个–3.49 dB的反射率峰值, 最大反射峰值可达–9.35 dB, 这时的样品厚度是1.8 mm. 本研究为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向低频段的拓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
长余辉夜光材料Sr4Al14O25:(Eu,Dy)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邱 涛, 季振国, 孔 哲, 李红霞, 张尔攀
2012 Vol. 27 (12): 13411344
摘要(
5872 )
HTML
PDF(329KB)(
2056
)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4Al14O25:(Eu2+, Dy3+)长余辉夜光材料, 并研究了H3BO3含量、固相反应温度和Eu含量对Sr4Al14O25:(Eu2+, Dy3+)长余辉夜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H3BO3含量对蓝绿发射的Sr4Al14O25相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固相反应温度为1400℃, H3BO3含量为10at%, Eu/Al原子比为0.03的优化条件下, 获得了发射波长为 490 nm, 余辉时间长达24 h以上的Sr4Al14O25夜光粉. 发光强度与Eu含量的关系证明, Sr4Al14O25相的蓝绿发射过程主要受电子从深陷阱到Eu2+能级的转移速度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