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学报》2019~2020年度优秀作者
为了表彰广大作者对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作出的积极贡献,近日,《无机材料学报》开展了2019~2020年度优秀作者评选活动。编辑部根据国内外重要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初筛出《无机材料学报》2019-2020年度优秀作者,6月16日~6月24日组织专家进行了网络评选。
综合网络评选结果和对学报影响力提升的贡献大小,经由主编审定,2019-2020年度最佳作者和优秀作者获奖名单如下:
2019~2020年度最佳作者奖获得者 | ||
最佳作者 | 学术简介 | 发表论文及被引情况 |
王祥学,博士 |
王祥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离子技术应用以及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换规律,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Science China Chemistry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去除中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 17-26. (SCI被引频次: 29)(Scopus被引频次:30)(知网被引:21) 氮化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在重金属去除方面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3): 260-270.(SCI被引频次: 49)(Scopus被引频次:49)(知网被引:4) 碳热还原法制备的碳载零价铁对水中U(VI)的去除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3): 373-380.(SCI被引频次: 13)(Scopus被引频次:14)(知网被引:3) |
李 江,研究员 |
李江,男,1977年12月生,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明陶瓷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陶瓷学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副主编、《Magnetochemistry》国际编委、《无机材料学报》编委、《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编委、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人工晶体学报》、《发光学报》和《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等期刊的青年编委。目前主要从事光学与光功能透明陶瓷(包括:激光陶瓷、闪烁陶瓷、磁光陶瓷、照明/显示用荧光陶瓷、透明陶瓷光学窗口、长余辉发光陶瓷等)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主题和邀请报告52次(10余次担任分会主席)。以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JPPT项目、JG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装发预研公用技术项目等20余项。迄今在J. Am. Ceram. Soc.,J. Eur. Ceram. Soc.,Scr. Mater., Phys. Rev. Applied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6篇(其中SCI收录29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210余篇);合著科学出版社专著《高温结构陶瓷研究浅论》和《先进光功能透明陶瓷》2部;合译高等教育出版社专著《发光材料》1部;参与2部英文专著Modern In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Elsevier出版社)和《Processing of Ceramics: Breakthroughs in Optical Materials》(Wiley出版社)部分章节的撰写;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近20项)。 |
碳酸氢铵与金属阳离子摩尔比对共沉淀法合成铽镓石榴石纳米粉体及陶瓷性能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7): 791-797. (SCI被引频次: 15)(Scopus被引频次:15)(知网被引:6) 共沉淀纳米粉体制备Yb:CaF2激光陶瓷及其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2): 1341-1348.(SCI被引频次: 5)(Scopus被引频次:6) (知网被引:4) |
朱钰方,研究员 |
朱钰方: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2006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洪堡学者)和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ICYS研究员)开展研究工作,随后回国在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授,2019年10月起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3D打印生物医用材料用于组织修复与治疗;新型纳米生物材料构建与肿瘤诊疗应用;微针经皮输送系统设计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项目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J Am Chem Soc, Biomaterials, Small, Adv Sci,等材料领域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引用7000余次,H:40,授权专利12项。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5)、上海市育才奖。目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委会委员、Appl Mater Today和《无机材料学报》编委等。 |
二氧化锆掺入对三维打印的硅酸二钙支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4): 444-454. (SCI被引频次: 16)(Scopus被引频次:15)(知网被引:3) 喷雾干燥可控制备生物玻璃微球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11): 1268-1276.介孔有机硅为载体的纳米递送系统制备及其体外化疗-光热联合治疗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12): 1365-1372. |
朱铁军,教授 |
朱铁军,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热电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1992年考入浙江大学材料系,2001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后赴Singapore-MIT Alliance做博士后研究。2004年聘为浙江大学材料系副教授,2010年12月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2011.9-2012.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 Adv. Mater., Energ. Environm. Sci.等著名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国际专利4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40余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目前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与应用分会副理事长。 |
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3): 233-235. (SCI被引频次: 7)(Scopus被引频次:5) (知网被引:10) 热电材料中的晶格热导率[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3): 260-268.(SCI被引频次: 7)(Scopus被引频次:5) (知网被引:9) |
李勉,副研究员 |
李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李勉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18年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得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MAX相陶瓷及其衍生二维材料MXene的结构化学与功能探索。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他目前在JACS、Energ Environ Sci、ACS Nano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引900余次。 |
三元层状碳氮化合物(MAX相)及其衍生二维纳米材料(MXene)研究趋势与展望[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1): 1-7. (SCI被引频次: 6) (Scopus被引频次:5)(知网被引:3) 基于A位元素置换策略合成新型MAX相材料Ti3ZnC2[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 60-64.(SCI被引频次: 8) (Scopus被引频次:8) (知网被引:7) |
王家成,研究员 |
王家成,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催化材料与能源器件”课题组组长,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学术带头人。2002~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刘茜 研究员),随后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导师:Prof. Makoto Onaka)、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导师:Prof. Stefan Kaskel)和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导师:Prof. Graham J. Hutchings)从事科研工作近6年。相继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人才计划(2014)、上海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20)、德国洪堡学者(2011)、日本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0)、欧盟玛丽居里研究员获得者(2012)等称号。 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快速筛选/优化及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结构调控及其反应机理研究,并开展了系列电催化能源转化与储存材料研究工作。累计在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期刊和《无机材料学报》,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国内期刊上合计发表160余篇论文;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4篇综述论文。文章总被引用67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超过1600次(Google Scholar)。主持基金委、中科院、上海科委等科研项目十余项;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中组部人才计划等项目评审专家。担任《无机材料学报》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 |
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可再生多孔碳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0): 1115-1122. (SCI被引频次: 13)(Scopus被引频次:11)(知网被引:4) |
张骐昊,助理研究员 |
张骐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8年1月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受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项目资助在德国莱布尼兹固态与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高性能热电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热电转换器件集成与应用、以及新型光-热-电-磁复合能量采集系统的开发等研究工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4项。曾获国际热电学会研究生奖、中科院院长奖、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等项目。 |
热电发电器件与应用技术: 现状、挑战与展望[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3): 279-293. (SCI被引频次: 13)(Scopus被引频次:15) (知网被引:27) |
高义华,教授 |
高义华, 理学博士,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华中学者特聘教授, 物理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双聘教授。物理学院“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团队的负责人,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纳米表征与器件研究中心平台主任。长期从事新型光电力热材料与器件的研究, 在电能存储、光发射与光力热探测等方面的微纳尺度结构器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参与一项973项目,获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支持。获授权11项中国专利和8项国际专利。发表SCI文章171篇,其中在Nature;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Nano Lett.; ACS Nano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113篇。1篇学术论文获“湖北省第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已培养3名博士后,25名博士和41名硕士。10多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奖励,1篇博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荣誉。高义华教授最为突出的是其3项原创性工作: (1)诠释并发展了具有2200年历史的阿基米德原理(在有限大液面或无限大液面均成立),提出并论证了浮力赝势能和力稳定观点,对水中漂浮物的重量与体积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Nano Energy 60, 231 (2019)),为中学物理教科书中浮力原理提供本质解释(物理 50(6), 402 (2021))。 (2)发现了在外力作用下,MXene材料的大的层间距变化,并用于设计出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器(Nat. Commun. 8, 1207 (2017))。 (3)2002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Nature文章1篇(Carbon nanothermometer 碳纳米温度计,Nature 415, 599 (2002)),并以该成果为基础于2005年与Prof. Yoshio Bando, Prof. Dmitri Golberg获得第16届日本“Tsukuba Prize(筑波杰出科学家奖, 由1973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江琦铃於奈和2000化学诺贝尔奖得主白川英树颁奖)”,此成果从2005年起,被选入美国中学化学教科书“Introductory Chemistry: A Foundation”。 |
铯铅卤化物钙钛矿型平面异质结LED的应用与发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 37-48. (SCI被引频次: 10)(Scopus被引频次: 10) (知网被引:5) |
2019~2020年度优秀作者奖获得者 | ||
优秀作者 | 学术简介 | 发表论文及被引情况 |
翟天佑,教授 |
翟天佑, 1980年生,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导师:姚建年院士),2008-2012年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先后任JSPS博士后 (合作导师: Yoshio Bando教授)和ICYS研究员,2013年加入华中科技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二维光电材料与维纳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4), Adv. Mater. (26), Adv. Funct. Mater. (37),Nat. Commun. (3), J. Am. Chem. Soc. (2), Angew. Chem. (4)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126篇IF>10),所有论文SCI引用>21000次,H指数76,2015/2018/2019/2020四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是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湖北省创新群体资助对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5)、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现任《InfoMat》副主编,《无机材料学报》、《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期刊编委,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等。 |
ReX2 (X=S, Se): 二维各向异性材料发展的新机遇[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 1-16. (SCI被引频次: 6)(Scopus被引频次: 4)(知网被引:2) |
石伟群,研究员 |
石伟群,研究员,2007年1月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作至今。长期致力于核燃料循环化学与锕系元素化学相关基础研究,近年来创新性地将软硬原子结合策略和超分子组装策略应用于放射性废液中锕系元素的分离,结合多尺度模拟发展了一种针对镧锕分离最有效的萃取剂,提出了“锕系纳萃”新概念,取制备了首例锕系聚轮烷和国内首例超铀元素晶态化合物;发展了基于活性Al阴极熔盐电解干法处理乏燃料的新方法。在J.Am.Chem.Soc、Angew.Chem、Chem、CCS Chem.、Nat.Commun、Adv.Mater.、Environ.Sci.Technol. 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 论文260余篇,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引用,文章总引8000余次, H因子46 (Google Scholar)。获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分别担任英文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Fuel Cycle and Waste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编委与国际顾问编委,中文期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委。现为中国化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锕系物理与化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
碱化插层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制备及其对铀酰离子的电化学检测[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 85-90. (SCI被引频次: 5)(Scopus被引频次:5)(知网被引:2) 无机环境材料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去除[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3): 257-259. (SCI被引频次: 3)(Scopus被引频次:3) 碱化Ti3C2Tx MXene对Eu(III)高效去除与机理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1): 65-72. (SCI被引频次: 2)(Scopus被引频次:3)(知网被引:1) |
方晓生,教授 |
方晓生,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2006-2010年任职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自2010年底,工作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于2009年和201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做访问研究。课题组当前主要从事无机半导体材料和光电探测器的基础研究,意在探索简单适用的构筑方法/技术,组装低维纳米结构的光电器件,探索光电器件性能和纳米结构形貌、微结构等的相互内在构效关系,实现光探测器性能最佳化。https://fxs.fudan.edu.cn/index.htm
|
ZnO纳米棒/ZnCo2O4纳米片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电探测性能[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9): 991-996. (SCI被引频次: 4)(Scopus被引频次:5)(知网被引:1) |
周莹,教授 |
周莹,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油气资源利用与污染治理材料研究,200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获得苏黎世大学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德国洪堡基金会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的资助下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日本京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等。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科学通报、无机材料学报、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96篇。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Chinese Chemical Letters、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材料导报等期刊编委,物理化学学报青年编委。 |
N-Bi2O2CO3/CdSe量子点光催化氧化NO及原位红外光谱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4): 425-432. (SCI被引频次: 2)(Scopus被引频次:5)(知网被引:3) Bi2O2CO3/PPy界面氧空位构建及其可见光下NO氧化机理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5): 541-548. (SCI被引频次: 3)(Scopus被引频次:2)(知网被引:1) 周莹. 超疏水复合海绵材料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的应用[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4): 475-481. BiOBr-BN光催化氧化NO及其抑制毒副产物的机理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11): 1255-1262. |
陈磊, 副研究员 |
陈磊,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过渡金属碳化物陶瓷材料优化设计、陶瓷材料低温制备、陶瓷材料在极端环境中的抗辐照耐腐蚀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和军品配套等项目。曾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
过渡金属非氧化物高熵陶瓷的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7): 748-758. (SCI被引频次: 6)(Scopus被引频次:6) (知网被引:4) |
于淑君,副教授 |
于淑君,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China Chemistry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州大学开放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
三元水滑石负载的硫化纳米零价铁对铀的高效去除与机理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3): 381-389. (SCI被引频次: 9)(Scopus被引频次:7)(知网被引:4) |
李 敏, 副教授 |
李敏,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本科、硕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稀土储能材料、多孔炭材料、功能陶瓷等的制备及结构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应用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先后完成过企业合作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
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栓皮栎基多孔活性炭的制备[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6): 625-632. (SCI被引频次: 6)(Scopus被引频次:4) (知网被引:7) |
张景贤, 研究员 |
张景贤,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结构设计、计算和先进制备科学研究。发展和完善了水基流延成型和凝胶注模成型等先进湿化学制备技术。在纳米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材料的快速制造技术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主持、参加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科技部973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创新方向性项目、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和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1. 陶瓷材料的结构设计、计算、成型和烧结机理研究; 2. 陶瓷材料的先进湿化学制备技术研究(包括流延成型,凝胶注模成型等); 3. 陶瓷材料的快速制造技术; 4.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包括生物陶瓷材料、微波吸收材料等)的设计、制备和工程应用。 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获授权专利10余项。 详细介绍: http://www.sic.cas.cn/kybm/kybm3/zjx/ |
粉体性质对树脂基氧化锆光固化浆料流变行为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2): 231-235. (SCI被引频次: 4)(Scopus被引频次:3)(知网被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