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彩霞(1988-), 女,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袁中直, 教授. E-mail:yuanzz@scnu.edu.cn
以Ti(OC4H9)4、CH3COOLi·2H2O和GeO2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4Ti5-
The spinel Li4Ti5-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开发出以LiCoO2为正极, 焦碳为负极的第一代锂离子电池(LIB)以来[ 1], 作为新能源之一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在无线电话、手提式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中, 近年来又逐渐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尽管在可充电池中锂离子电池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 但是其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仍需要进一步提 高[ 2]。因此, 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尖晶石Li4Ti5O12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几乎没有体积变化[ 3, 4]而被称为“零应变材料”。与传统石墨负极相比, Li4Ti5O12的嵌锂电位高(1.55 V vs Li/Li+), 避免了锂枝晶析出和大多数有机电解质在低电位下的还原分解, 此外它具有充放电平台稳定、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是很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文献[5]制备出纳微结构的Li4Ti5O12, 与锰酸锂配对组成的电池在5 C下循环1000次后几乎没有容量衰减。美国Altair Nano公司研制出的Li4Ti5O12循环寿命可达20000次[ 6]。由此表明, Li4Ti5O12将在储能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电池领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 Li4Ti5O12 材料作为一种绝缘体, 它的电子电导率低(~10-9 S/cm)[ 7], 在高倍率条件下充放电时其比容量迅速衰减, 如文献[8]制备的未经过改性的Li4Ti5O12在2 C下循环100次后, 比容量由初始的135 mAh/g迅速衰减到98 mAh/g。目前主要通过制备纳米粒径的Li4Ti5O12[ 5, 9]、导电材料的包覆[ 8, 10, 11, 12]等改性方法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金属元素掺杂也可以提高Li4Ti5O12材料导电性, 它主要是通过对Li4Ti5O12的Li+位或者Ti4+位进行掺杂, 已有文献研究了Cu2+、Al3+、Mg2+、Ru3+、Zr4+、Mo6+、Nb5+、La3+等离子掺杂对Li4Ti5O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3, 14, 15, 16, 17, 18, 19]。金属掺杂的改性机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1)通过掺入与被取代元素不同价位的离子, 在材料结构内部产生自由电子或者空穴, 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电性; 2)金属元素掺入Li4Ti5O12晶格后, 通过晶格微小的变化形成更有利于Li+嵌入和脱出的通道从而提高离子的电导率。文献[20]报导了通过掺入第四主族的Sn2+来提高Li4Ti5O12的电化学性能。而本工作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Li4Ti5- xGe xO12( x=0、0.05、0.1、0.15)材料, 研究了掺入不同量的Ge4+对Li4Ti5O1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将化学计量比的CH3COOLi·2H2O溶于适量异丙醇水溶液中, 加入螯合剂乙酰乙酸乙酯, 在磁搅拌条件下将钛酸四丁酯滴加到上述溶液中, 控制 n(Li)/ n(Ti)=0.85, 得到淡黄色或乳白色溶胶。转入60℃烘箱中静置24 h, 溶胶转变成凝胶。在85℃烘箱中干燥24 h, 得到碎玻璃状前驱体。按Li4Ti5- xGe xO12( x=0、0.05、0.1、0.15)化学计量比称取GeO2, 将GeO2与前驱体研磨后置入马弗炉中, 在空气气氛中400℃煅烧2 h后, 再在800℃下煅烧10 h, 冷至室温取出, 产物为白色粉末。按掺杂量将样品分别命名为LTO、G-1、G-2、G-3。
采用德国Bruke D8 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分析, Cu/Kα线, 管电压40 kV, 管电流40 mA, 波长为0.15406 nm, 扫描范围为2 θ=10˚~80˚。采用德国Zeiss Ultra 55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形貌特征。
将材料制成CR2025 型扣式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以NMP为溶剂, 将上述制得的活性材料、SuperP和PVDF按85: 10: 5的质量比混匀后, 均匀涂在铝箔上, 切割成φ13.5 mm的圆片, 120℃真空烘干12 h, 转入氩气手套箱中, 以涂布好的极片作为正极, 锂片为对电极, 隔膜为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 2400), 组装成CR2025扣式电池。静置12 h后, 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用电池检测系统(深圳新威)进行循环性能测试, 充放电截止电压为1.0~2.8 V。用上海辰华CHI660A型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及交流阻抗EIS测试, 循环伏安扫描速度为0.5 mV/s, 扫描范围为1.0~2.5 V。EIS频率范围为0.01 Hz~100 kHz。
图1为掺不同Ge4+量合成样品的XRD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 所有样品的特征峰均与尖晶石型Li4Ti5O12的标准图谱(49-0207)基本吻合, 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掺杂样中未发现GeO2的特征峰, 说明Ge4+已完全进入到Li4Ti5O12晶格中。随着Ge4+掺杂量的增加, G-2和G-3两个样品均出现了锐钛矿TiO2的杂峰, 这可能是因为Ge4+掺入Ti4+位后, 在高温下锂源的部分挥发使得被取代的Ti4+未能和足够的锂源反应完全所致。根据图1(b)所示的(111)峰放大图可知, 四种样品的特征峰随着Ge4+掺入量的增大逐渐向2 θ增大的方向发生偏移, 峰强减弱且逐渐发生宽化。这是因为Ge4+的掺入使得Li4Ti5O12晶格发生微小畸变所致。用Jade 5.0 XRD分析软件计算得到四个样品的晶胞参数分别为0.8356、0.8354、0.8343和0.8329 nm, 晶胞参数逐渐减小。这可能是因为Ge4+的半径为0.053 nm, Ti4+的半径为0.068 nm, 半径较小的Ge4+取代部分Ti4+后造成晶胞收缩。
图2为四种样品的SEM图片, 从图2可看出, 颗粒与颗粒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团聚现象, LTO样品的粒径分布在200~700 nm, 随着掺Ge量的增加, 样品一次颗粒尺寸逐渐减小, G-1样品的颗粒粒径在100~300 nm, 而G-2和G-3样品的颗粒粒径均分布在100 nm左右, 粒径明显减小。这与XRD分析中样品(111)峰的峰型逐渐宽化和强度逐渐减弱相对应。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Ge4+进入到晶格结构中, 造成晶格畸变, 晶格畸变的产生阻碍了样品颗粒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长大和团聚, 因此导致Ge4+掺杂样品的粒径明显小于没有掺杂的LTO样品[ 21]。
表1比较了四种样品在0.2 C下的首次放电性能。从表1可知, 所有掺Ge4+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均比未掺杂Li4Ti5O12的高, 但首次库仑效率随着掺杂量的增多逐渐降低。由于掺Ge4+后材料粒径减小, 增大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 使得材料的容量发挥得更完全。首次库仑效率的降低说明随着掺Ge4+量的增大, 材料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逐渐增加。图3为四种样品分别在0.2 C、1 C和5 C下的第二次充放电曲线, 每条曲线在1.55 V附近都有一宽阔的充放电平台, 分别对应着Li4Ti5O12和Li7Ti5O12两相转变的过程。在低倍率0.2 C条件下, G-1和G-2两个样品都比LTO样具有更高的容量, 分别为158.02和168.76 mAh/g, 具有更宽的充放电平台; 但G-3放电容量只有149.30 mAh/g, 与LTO相当。当放电倍率分别增大至1 C和5 C时, LTO、G-1、G-2和G-3四种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9.06、149.46、155.48、133.71 mAh/g, 和98.15、142.75、144.53和121.95 mAh/g, 三种掺Ge4+样品均比LTO具有更高的容量。
图4为四种样品在0.5 mV/s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曲线。从图中可知, 每个样品的循环伏安曲线中均存在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 峰型尖锐, 分别对应着Li+在活性材料Li4Ti5O12中嵌入和嵌出的反应。另外, 并没有观察到其他杂峰, 说明Ge4+的掺入并没有影响Li4Ti5O12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图5为在不同掺Ge4+量样品Li4Ge xTi5- xO12的交流阻抗谱图。由图5中可以看出, 4个交流阻抗曲线均由高频区的半圆和低频区直线组成, 具有典型交流阻抗特性。高频区的半圆是由于发生在电解质/氧化物电极界面的电荷传输反应引起的阻抗, 低频区的直线是由于Li+在Li4Ge xTi5- xO12电极材料中扩散引起的Warburg阻抗。各掺杂样品半圆的直径明显小于LTO样品, 随着掺Ge4+量的增加, 样品的电荷转移电阻 Rct从310 Ω分别降低至108、98、230 Ω左右, 由于掺Ge4+后颗粒尺寸减小, 锂离子扩散路径更短, 使得Li4Ti5O12的嵌锂深度得到提高, 电荷转移电阻更小。
图6为LTO、G-1、G-2、G-3四种样品分别在1 C和5 C条件下的循环性能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两种放电倍率条件下, 掺Ge4+样品均比LTO样品显示出优越的倍率性能。1 C条件下循环50次后, 四种样品的比容量分别为122.56、146.26、151.07和129.05 mAh/g。 5 C条件下循环100次后, 四种样品的比容量分别为95.35、130.35、140.63和109.49 mAh/g, 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4%、91.3%、97.3%和87.8%。其中G-2样品在5 C下的性能高于文献[20]报导的Sn2+掺杂LTO在5 C下循环100次后的容量130 mAh/g。以上结果说明了适量Ge4+掺杂会不同程度改善LTO材料的倍率性能, 其中以G-2样品最佳。粒径大小是影响LTO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倍率性能的主要因素[ 21], 由于LTO的颗粒较大, 活性材料内部的Li+无法及时迁移到材料表面, 而掺Ge4+后颗粒尺寸的减小不仅能够缩短Li+的扩散距离, 而且能够增大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 从而使得在大电流条件下Li+能够在活性材料中快速的嵌入和脱出, 进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然而, 由于半径较小的Ge4+取代半径较大Ti4+后, 造成晶胞收缩, 使得Li+传输的三维通道减小,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Li+在活性材料中的迁移。G-1和G-3样品在高倍率5 C下的循环稳定性能均不如LTO样品, 这可能是因为晶胞收缩导致Li+脱嵌受阻的影响大于因材料粒径减小产生的优越的脱嵌Li+特性(Li+迁移路径缩短、Li+嵌入材料内部深度减小、活性材料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增大)的影响。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Ge4+掺杂Li4Ti5- xGe xO12 ( x=0、0.05、0.1、0.15) 材料。随着Ge4+掺杂量的增大, 样品的晶胞参数逐渐减小, 但未引起Li4Ti5O12尖晶石结构的变化, 且样品在0.2 C下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逐渐增大。由于掺杂后的材料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 从而增大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 缩短了Li+在活性材料中的扩散距离, 降低电荷转移电阻, 因此Ge4+掺杂在不同程度改善了Li4Ti5O12材料在大电流下的放电倍率性能, 其中以Li4Ti4.9Ge0.1O12样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佳, 5 C下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为140.62 mAh/g, 容量保持率为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