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满(1976−), 男, 副教授. E-mail:zhengchunman@sohu.com
以铜铟镓纳米金属氧化物为起始原料, 采用化学还原+固体硒源后硒化的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多晶Cu(In,Ga)Se2 (CIGS)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制备过程中材料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研究, 采用霍尔效应测试仪和吸收光谱分析等对多晶CIGS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纳米金属氧化物主要含CuO、In2O3、Ga2O3和铜-铟、铜-镓二元合金氧化物等成分, 在还原反应中逐渐转变成Cu11In9、Cu9In4等产物, 同时薄膜中形成大量孔隙; 硒化过程中, 硒蒸气沿孔隙通道进入还原产物的晶格, 反应生成CIS和CGS, 从而形成具有黄铜矿结构的多晶CIGS薄膜; 多晶CIGS薄膜表面晶粒排列紧密, 属于p型半导体, 其载流子浓度为2.3×1015cm-3, 迁移率为217 cm2/(V·s), 电阻率为36 Ω·cm, 带隙宽度约为1.15 eV。
Polycrystalline Cu(In,Ga)Se2 (CIGS) thin film was prepared by non-vacuum method with nano-metal oxide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properties of CIGS film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Hall Effect tester and absorptio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metal oxide is consist of CuO, In2O3, Ga2O3 and copper-indium, copper-gallium binary alloy oxides. The metal oxides gradually transform into Cu11In9 and Cu9In4 during the reduction reaction. Moreover, it forms a large number of pores, which is benefit for the selenide reaction. The selenium vapors enter the film along the pore, react with the reduction product and form CIS and CGS in the selenide process. Then, the polycrystalline CIGS film with the chalcopyrite structure forms.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mobility and the resistivity of CIGS film are about 2.3×1015 cm-3, 217 cm2/(V·s) and 36 Ω·cm,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thin film is a p-type semiconductor with a bandgap of about 1.15 eV.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太阳能电池。Cu(In, Ga) Se2 (CIGS)作为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 在可见光区具有105cm-1吸收系数, 且改变Ga元素掺入量可实现材料带隙在1.0~1.7 eV间连续可调, 获得更高光吸收和光电转化效率[ 1, 2, 3, 4]。同时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不存在光致衰减效应, 具有较好稳定性与抗辐射能力, 适用于卫星、空间探测器等, 成为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热点。
CIGS薄膜中Cu、In、Ga元素比例是影响电池效率的重要因素, CIGS薄膜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类[ 5, 6, 7, 8, 9]: (1)真空工艺, 主要包括共蒸发法和溅射后硒化法。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以共蒸发法制备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达20.3%; 南开大学孙云教授课题组在玻璃衬底研制出有效面积为804 cm2、转换率达7% CIGS太阳能电池组件。但共蒸发法制得的薄膜与基底结合力有待改善; 溅射后硒化法虽可增强薄膜与基底结合力, 但其稳定性、可靠性和重复性一直是公认的难点。(2)非真空工艺, 主要包括电化学沉积法、纳米颗粒沉积法、化学反应法和其它方法。非真空工艺一般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 利用各种非真空工艺制备出预制层薄膜; 然后, 对预制层进行退火处理结晶成CIGS薄膜。与真空工艺相比, 非真空工艺可大大降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而在非真空工艺中, 化学还原法由于具有可精确控制组分化学计量比、大面积及低成本制备等优点[ 10, 11, 12], 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在化学还原法制备CIGS薄膜过程中, 从金属氧化物转变为金属合金, 最后形成具有黄铜矿结构多晶薄膜, 发生了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针对原料纯度、还原工艺和硒化工艺条件等, 国内外有着大量研究和报道, 但对于薄膜制备过程的材料组成、结构的演变和薄膜的形成过程未见详细报道, 而这是控制薄膜化学组成和形貌的关键, 因此对纳米金属氧化物制备多晶CIGS薄膜的反应过程进行系统研究非常必要。本工作以铜铟镓纳米金属氧化物为原料配制具有不同粘度墨水体系, 利用高压喷涂成膜后还原硒化的方法制备多晶CIGS薄膜, 然后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多晶CIGS薄膜制备过程中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霍尔效应测试仪和吸收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将铜铟镓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径约60 nm, 国防科技大学能源材料教研室)、正丁醇(99.99%, Aldrich)、1, 2-丙二醇单乙醚(99%, Aladdin)和4-羟基-4-甲基-2-戊酮(98.0%, Aldrich)按不同比例混合, 然后加入氧化物粉末质量1wt%的OROTAN™ 1124(工业品, Dow Chemical)作为分散剂, 球磨6 h后制得不同粘度的墨水体系。
在厚度40 μm的不锈钢表面溅射约1 μm厚的金属铬, 利用高压喷涂法将以质量比20:20:35:25所制备的墨水在基底上制备成氧化物薄膜。薄膜在90℃烘箱干燥后置于高温管式炉中, 以体积比1:1的高纯氢和高纯氩(99.999%)混合气体为保护和还原气氛, 以10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600℃, 保温1 h后制得铜铟镓(CIG)薄膜。
将500℃还原所得CIG薄膜和硒粉(99%, 广州鑫铂化工有限公司)置于管式炉中, 用旋片真空泵抽真空30 min, 在保持真空度情况下以10 ℃/min的速率升温至450、500和550℃进行硒化处理, 得到多晶CIGS薄膜。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HITACHI S4800, 表面镀金, 加速电压20 kV)和高分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JEOL JEM-2010FE, 工作电压200 kV)观察样品形貌; 采用EDMAX能谱仪测定样品元素组成; 采用德国Bruker D8 Advanced X射线衍射仪, 以Cu靶K α射线为光源进行样品X射线衍射(XRD)分析; 采用HMS3000霍尔效应测试仪和美国PorkinElmer公司Lambda 900反射光谱仪(光谱范围300~2000 nm)测试CIGS多晶薄膜的性能。
铜铟镓纳米金属氧化物的SEM、HRTEM照片和XRD图谱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 金属氧化物平均粒径约60 nm, 主要由单斜晶系CuO、三斜晶系In2O3和立方晶系Ga2O3组成, 同时还存在铜铟、铜镓二元合金氧化物, 如2 θ为36.37o处的CuGaO2, 2 θ为31.03o和35.74o处的Cu2In2O5等。
采用EDX对不同温度所得产物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如图2所示。还原温度在400~550℃范围, CIG还原膜中Cu/(In+Ga)基本保持在0.95左右, 较氧化物颗粒(0.98)略有降低; 当还原温度高于550℃, CIG还原膜中Cu/(In+Ga)比明显升高。而还原产物的Ga/(In+Ga)在低于550℃时, 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Ga2O3在还原过程中首先被还原成Ga2O, 再由单质Cu催化还原成单质Ga。Ga2O在高温下有一定挥发性, 导致Ga元素流失, 使Ga/(In+Ga)值减小。
不同温度还原制备CIG薄膜的XRD图谱如图3所示。与金属氧化物相比, 400℃还原所得CIG薄膜中归属于CuO衍射峰已经消失, In2O3衍射峰强度明显降低, 同时出现归属于Cu7In3的衍射峰。Cu7In3中In/(Cu+In) = 0.3<0.45, 说明CuO已被彻底还原, In2O3部分被还原; 当还原温度达到500℃时, CIG薄膜出现归属于Cu11In9、Cu9In4的较强衍射峰[ 13, 14], 并出现了归属于Cu9Ga4微弱的衍射峰, 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 氧化物逐渐被还原成铜铟、铜镓二元金属合金。
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550℃和600℃), CIG薄膜中归属于Cu11In9与Cu9In4的衍射峰强度增加, 半峰宽变窄, 表明材料结晶程度提高。当Cu与In、Ga形成合金时, Ga会代替部分In形成(In,Ga)固溶体, 形成如Cu11(In,Ga)9、Cu9(In,Ga)4等产物[ 15], 但这些产物的衍射图谱与Cu11In9、Cu9In4相互重叠, 难以分辨清楚。
图4是500℃下还原所得CIG薄膜SEM照片。由图可知, CIG薄膜的表面和截面均是由纳米尺寸的微小颗粒堆积而成, 薄膜中存在的大量孔隙为后续硒化反应保留了传输通道, 有利于硒化反应进行。
图5是500℃还原制备的CIG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硒化所得CIGS薄膜的SEM照片。由图5可知, 450℃硒化处理后, 由于CIG还原层中的材料晶格中掺入了元素Se形成CIGS, 薄膜表面形成尺寸较大颗粒, 但颗粒尺寸不均, 且呈孤立的“岛状”。随着硒化温度升高, 晶粒开始融合成长为大晶粒。当硒化温度达到550℃时, 表面晶粒排列紧密, 晶粒连结成为整体, 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
图6是500℃还原制备的CIG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硒化所得CIGS薄膜的XRD图谱。CIS的(112)晶面处于2 θ为26.67°处, CGS的(112)晶面处于2 θ为27.7o处, 镓元素含量越高, (112)晶面就越接近27.75°[ 16]。由图6可知, 450℃硒化产物出现归属于CIS结构(112)晶面(2 θ=26.67o)、(220)和(204)晶面(2 θ=44.24o)、(312)和(116)晶面(2 θ=52.41o)的衍射峰, 同时在2 θ为66.52o处存在微弱CGS的衍射峰, 表明在450℃下硒化产物以CIS为主。随着硒化温度升高, 500℃硒化产物中CIS衍射峰衍射峰强度增强, 半峰宽变窄, 表明材料结晶质量提高。
同时可以发现, 随着硒化反应进行, 薄膜中出现了CuFeSe2等杂相, 且随着硒化温度升高, 归属于CuFeSe2的衍射峰逐渐增强。这是由于基底中铁元素扩散进入CIGS薄膜形成CuFeSe2的缘故。CuFeSe2会增加体材料的复合速率, 形成有效的复合中心, 降低开路电压[ 17]。
当Cu/In>1时, 不论Se/(Cu+In)之比大于还是小于1, 薄膜为具有低电阻率的p型半导体[ 18]。表1是500℃还原制备CIG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硒化产物的EDX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实验所制备的多晶CIGS薄膜均为低阻p型半导体。
综合以上的分析, 纳米金属氧化物制备多晶Cu(In,Ga)Se2薄膜过程及其反应如图7所示。
表2是多晶CIGS薄膜霍尔效应分析测试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 多晶CIGS薄膜为p型半导体, 其载流子浓度为2.3×1015cm-3, 迁移率为217 cm2/(V·s), 电阻率为36 Ω·cm。
迁移率为载流子平均漂移速度与电场强度的比值[ 19, 20]。杂质及晶面存在会引起载流子的杂质散射与晶格振动散射, 降低迁移率。电阻率决定于载流子的浓度与迁移率, 两者均与杂质浓度和温度有关。半导体中掺杂浓度较低时, 杂质浓度越高, 电阻率越小并近似线性关系。当CIGS薄膜电阻率大于103 Ω·cm时导致串联电阻过大, 电池效率降低; 电阻率小于10 Ω·cm时, 电池易发生短路。
由光谱吸收理论, 当光子能量大于禁带宽度 Eg时, 吸收曲线将急剧上升, 表示有强烈光吸收, 这一过程对应电子的直接跃迁。图8是根据多晶CIGS薄膜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图谱, 按照公式 E=1240/ λ, 将横坐标 λ(单位为nm)转换成 E(单位为eV), 纵坐标转换为吸光度的平方所作的图形。其中, 吸收带边做切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薄膜的禁带宽度值。由图可知, 采用化学还原+固体硒源后硒化方法所制备的多晶CIGS薄膜的带隙宽度约为1.15 eV。同时, 薄膜禁带中存在杂质能级, 对能量处于0.6~1.0 eV之间光子有一定吸收, 可能是由于GaSe和Cu2- xSe杂相所造成。
以铜铟镓纳米金属氧化物为原料配制具有不同粘度墨水体系, 利用高压喷涂成膜后还原硒化方法制备多晶CIGS薄膜。含CuO、In2O3、Ga2O3和铜-铟、铜-镓二元合金氧化物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在还原反应中逐渐转变为Cu11In9、Cu9In4等产物, 薄膜中形成大量孔隙; 硒化过程中, 硒蒸气沿孔隙通道进入还原产物晶格反应生成CIS和CGS, 形成具有黄铜矿结构、表面晶粒排列紧密的多晶CIGS薄膜; CIGS多晶薄膜的载流子浓度为2.3×1015cm-3, 迁移率为217 cm2/(V·s), 电阻率为36 Ω·cm, 属于p型半导体, 带隙宽度约为1.15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