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江(1965-), 男, 教授. E-mail:zhaodongjiang1965@163.com
以Co4(CO)12和Se为原料, 采用低温回流方法在乙二醇介质中合成了CoSeO3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表征合成的化合物微观形貌、结构特征和电化学性能。这种化合物主要由单斜结构的CoSeO3•H2O晶粒组成, 粒径大小约为26.7 nm, 具有规则的晶体外形。在25℃, 0.5 mol/L H2SO4电解液中, CoSeO3化合物对氧还原反应(ORR)表现出明显的电催化活性, 开路电位为0.80 V(
Novel CoSeO3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low temperature refluxing method using dodecacarbonyltetracobalt [Co4(CO)12] and selenium (Se) as raw materials in glycol solvent.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as-prepared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rotating disk electrode (RDE) techniqu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obtained CoSeO3 compound present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onoclinic CoSeO3•H2O with the particle size of 26.7 nm and regular figure. The catalyst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showing an open circuit potential (OCP) of 0.80 V (
金属Pt对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是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 缩写为PEMFC)广泛使用的催化剂[ 1, 2]。然而, 金属Pt资源匮乏、价格昂贵, 限制了PEMFC实用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进程。因此, 研究价格低廉的非Pt催化剂是降低PEMFC产品价格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 Co-Se化合物以其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催化性能已经成为阴极氧还原催化剂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3]。在0.5 mol/L H2SO4电解液中, Susac等[ 4]采用磁电溅射法制备的Co-Se薄膜材料对ORR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Feng等[ 5, 6, 7]通过金属羰基化合物在二甲苯中热分解合成的CoSe2/C纳米粒子对ORR呈现明显的催化活性, 其开路电位达到0.81 V(NHE), 耐甲醇毒化能力比Pt/C催化剂强, 并且其催化活性与CoSe2/C纳米粒子催化层厚度以及催化位密度有关。最近, Zhu等[ 8]采用一种湿化学法合成的CoSe2在酸性电解液中对ORR呈现良好的电催化性能。目前, 关于Co-Se化合物用于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 而对CoSeO3化合物的相关研究却未见报道。制备CoSeO3化合物的方法很多, Engelen等[ 9]以Na2SeO3和Co(Ac)2为前驱体, 通过化学沉淀反应制备出单斜结构的CoSeO3·H2O; Wildner等[ 10]则以SeO2、Co(OH)2、RbOH和H2O为前驱体,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单晶结构的CoSeO3。
本工作采用乙二醇为溶剂, 在低温回流条件下通过Co4(CO)12和Se反应合成CoSeO3化合物。在0.5 mol/L H2SO4电解质溶液中, 利用旋转圆盘电极(RDE)评价CoSeO3化合物对ORR的催化性能。利用XRD和SEM分别对催化剂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和观察。
采用低温回流方法在乙二醇介质中合成催化剂, 具体合成过程[ 11]: 将150 mL乙二醇和一定量的Co4(CO)12和Se元素同时加入三颈烧瓶, 体系加热至沸腾(约197℃), 在磁力搅拌下回流反应5 h。反应完成后, 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 向反应器先加入50 mL超纯水, 再加入30 mL乙酸乙酯, 均匀混合, 放置24 h。然后, 混合溶液进行离心分离, 用乙醚对沉淀进行超声清洗, 除去未反应的物质和有机溶剂, 所得黑色粉末状CoSeO3催化剂在室温下干燥备用。
利用FEI Quanta 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CoSeO3催化剂粉末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用Rigaku Corporation 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 辐射源为Cu Kα, 波长1.5418 nm, 电压45 kV, 电流40 mA, 扫描速率5°/min, 扫描范围2 θ=10°~70°。利用JCPDS数据库确定催化剂的相结构。
采用φ4 mm的玻璃碳圆盘为工作电极进行旋转圆盘电极(RDE)研究。电极制作过程如下: 称取 4.0 mg催化剂粉末并加入1 mL超纯水, 混合物超声15 min, 使催化剂均匀分散形成悬浊液, 制成墨水催化剂。移取8.0 µL墨水催化剂涂在玻璃碳圆盘表面, 空气中干燥, 再取6.5 µL 5wt%的Nafion乙醇溶液均匀涂于催化剂层表面, 然后, 电极在室温下空气中干燥, 制成催化剂含量约为0.25 mg/cm2的薄膜电极。同法制备商品Pt催化剂(非碳载型, J M公司)电极。
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电化学测试, RDE为工作电极, Pt丝和Hg/Hg2SO4/电极分别为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 电解液为0.5 mol/L H2SO4, 实验温度为25℃。利用CHI 660C型电化学工作站和ATA-1B型旋转圆盘电极进行RDE测量, 电极电势均以标准氢电极(NHE)为参考。电极的活化处理: 向电解液通氮气30 min, 在0.80~0.05 V( vs NHE)电位范围内, 以25 mV/s的扫速对电极循环扫描20 min, 使电极活化。活化后的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 通O2气30 min使电解液被氧气所饱和, 待电位稳定后进行电化学测定, 测试过程中始终保持电解液液面上的氧气氛围。RDE测量的电位扫描从开路电位至0.05 V( vs NHE), 扫描速率为10 mV/s。RDE转速在100~ 2500 r/min范围。在-0.2 V的固定电势下对催化剂进行计时电流分析测试。
图1是合成的CoSeO3化合物粉末的XRD图谱。通过与JCPDS数据库标准卡(25-0125)比较可知, 这种化合物由单斜结构的CoSeO3·H2O晶粒组成。根据Scherrer方程[ 12]可以计算出CoSeO3晶粒的平均粒径:
Dhkl=K λ/( βcos θ) (1)
式中: K是常数(0.89); λ是X射线波长(0.15418 nm); β是半峰宽度(FWHM); θ是衍射角。以(10)、(012)和(120)晶面的数据为基础, 计算出催化剂中CoSeO3晶粒的平均粒径约为26.7 nm。
图2是合成的CoSeO3化合物粉末的SEM照片, 由图可见粉末以具有规则晶体外形的CoSeO3化合物为主, 并含有少量由小颗粒聚集而成的物质, 它们为没有完全反应的硒粉。
图3是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利用RDE测定的氧分子在合成的CoSeO3化合物催化剂上进行电化学还原反应的极化曲线, 电位扫速为10 mV/s。与氮气相比, 在氧饱和的电解液中可以获得较大的阴极电流密度, 表明催化剂对O2还原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在低电位区阴极电流密度强烈依赖RDE的转速, 并随转速增加电流密度增大。在0.61 V( vs NHE)以上, 氧还原被电荷传递过程控制, 因此电流密度不随RDE转速而变; 在0.61~0.40 V电位之间, 氧还原被电荷传递-扩散混合过程控制; 低于0.40 V ( vs NHE)时, 氧还原主要被扩散过程控制。在氧气饱和的电解液中, CoSeO3催化剂电极的开路电位为0.80 V( vs NHE), 比在1, 6-己二醇中合成CoSe2化合物的0.79 V( vs NHE)高出10 mV[ 13]。
在RDE表面, 总电流密度( j)与动力学电流密度( jk)和扩散电流密度( jd)之间的关系遵守Koutecky- Levich方程[ 14]:
(2) |
式中: ω是电极转数; B是Levich斜率;
(3) |
式中: DO氧扩散系数, CO是氧溶解度, v是动粘度, n是每个氧分子还原转移的电子数, F是Faraday常数。
图4是根据图3数据所得合成的CoSeO3化合物催化剂的Koutecky-Levich图。在0.25~0.45 V( vs NHE)电位范围内, j-1与 ω-1/2图给出一系列基本平行的直线, 斜率 B的实验平均值为8.86×10-2 mA·cm-2·r-1/2·min1/2, 对于4电子转移氧还原 B的理论值为 9.41×10-2 mA·cm-2·r-1/2·min1/2[ 15]。从Levich斜率计算得到每个氧分子还原转移的电子数是3.8, 说明在CoSeO3化合物催化剂上进行的ORR主要按照4电子转移反应生成水。图4中所有直线基本平行, 表明在测量电位范围内每个氧分子转移的电子数和催化剂活性表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16]。
图5是合成的CoSeO3化合物和商品Pt催化剂电极在氧气饱和的0.5 mol/L H2SO4溶液中质量传递校正的Tafel曲线。显然, CoSeO3催化剂对氧还原的动力学电流密度明显低于商品Pt催化剂, 说明其催化活性有待提高。在Tafel区, 求出CoSeO3化合物和商品Pt催化剂的Tafel斜率 b、传递系数α和交换电流密度 j0等动力学参数, 如表1所示。CoSeO3化合物Tafel斜率和传递系数接近理论值, 表明在测量电位范围内, 在催化剂上ORR 由第一个电子转移过程控制[ 15, 16]。CoSeO3催化剂对ORR的交换电流密度比商品Pt催化剂( j0=1.54×10-3 mA/cm2)[ 11]低, 表明这种催化剂对ORR的动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改善。
图6是CoSeO3催化剂在0.5 mol/L H2SO4溶液和N2气氛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可见, 在0.05~0.80 V ( vs NHE)电位范围内, 经7个循环催化剂的循环伏安曲线就达到稳定态。通常, 由于电化学氧化作用, 金属Co在此电位范围内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 17]。然而, 形成CoSeO3化合物后没有观察到阳极氧化电流, 表明在此电位范围CoSeO3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稳定性。
采用计时电流分析法对CoSeO3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稳定性作进一步考察[ 18, 19]。在-0.2 V ( vsNHE)固定电位下进行了1000 s的计时电流测试, 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 合成的CoSeO3催化剂在1000 s极化过程中电流密度出现连续的减小, 在200~1000 s之间电流密度衰减速率为19.5%, 而商品Pt催化剂(插图)只降低1.6%, 说明与Pt催化剂相比, CoSeO3催化剂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回流条件下, 在乙二醇溶剂中合成的亚硒酸钴化合物对氧还原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活性, 但低于商品Pt催化剂。这种合成的亚硒酸钴催化剂由单斜结构的CoSeO3晶粒组成, 具有规则的晶体外形。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 合成催化剂的开路电位为0.80 V( vs NHE)。在每个氧分子还原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是3.8, 在动力学控制区, 催化剂的Tafel斜率和传递系数分别为-119 mV和0.50。在酸性介质中, 与商品Pt催化剂相比, CoSeO3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