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龙(1988-), 男, 博士研究生.
以V2O5粉末、H2O2和Mn(CH3COO)2·4H2O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Mn
Mn
目前,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是发展新能源材料的一个热点, 主要集中在具有层状结构的LiMO2、尖晶石结构的LiM2O4和橄榄石结构的LiMPO4化合物(M主要为Co、Ni、Mn等过渡金属元素)[ 1, 2, 3, 4]。 V2O5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 每摩尔V2O5可以在其层间可逆的嵌入/脱出三摩尔锂离子, 使其理论容量高达442 mAh/g。V2O5作为电极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密度、低自放电率以及在聚合物电解质中化学性能稳定等良好特性, 是发展前景很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但是, V2O5作为电极材料使用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如Li+离子扩散系数较低、电导率较差(约为6.27×10-4 S/cm), 在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变化而导致可逆容量下降、循环寿命减短等问题。
目前,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将钒氧化物的形貌纳米化, 如制备成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带等形貌[ 5, 6, 7], 利用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电子、离子运输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表面活性等特点[ 8, 9], 可以极大地提高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能。此外, V2O5具有开放式的二维层状结构, 层内原子以共价键形式存在, 而层与层之间存在较弱范德华力, 原子或离子可以嵌入其层间。利用此结构特点, 扩大V2O5的层间距离, 从而削弱了V2O5层对Li+的静电作用, 同时, Li+与嵌入物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使其具有较好的脱嵌Li+性质。因此, 掺杂金属离子(Ag+、Cr3+、Cu2+、Zn2+)对V2O5电极材料进行改性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有效途径之一。有 研究报道, Ag+掺杂使V2O5凝胶的电导率提高了2~3个数量级[ 10]; Cr3+掺杂的Li3.2Cr0.11V2O5.16正极材料, 5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达到350 mAh/g[ 11]; Cu2+掺杂的Cu0.04V2O5电极材料, 循环稳定性显著增加[ 12]。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Mn xV2O5材料, 研究了锰掺杂对V2O5电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交流阻抗谱测试(EIS)对其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
称取一定量的V2O5粉末, 在磁力搅拌的同时, 将其缓慢加入盛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 然后用滴管缓慢加入一定量的30% H2O2, 经过一段时间后, 烧杯中的黄色悬浊液逐渐变成棕色透明液体, 最终得到0.5 mol/L的V2O5溶胶, 静置1 d后使用。将一定量的草酸锰溶于去离子水中配置成 0.1 mol/L溶液, 静置1 d. Mn/V2O5按摩尔比为0、0.005、0.01、0.02、0.04和0.06, 分别量取一定量0.1 mol/L的草酸锰溶液, 缓慢滴加到剧烈搅拌的40 mL V2O5溶胶中, 室温下搅拌2 h. 然后, 所得混合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反应釜中, 在180℃下反应5 d后取出自然冷却。在80℃空气中干燥, 得到深绿色固体, 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末。
XRD测试采用荷兰PANalytical公司的X射线粉末衍射仪, 实验条件: Cu-Kα辐射, 波长0.15418 nm, 管电压40 kV, 测角精度Δ2 θ ≤ ±0.033°, 测量范围10°~70°。XPS测试采用VG Multilab 200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激发源为Al KαX射线(1486.6 eV), 样品倾角为65°, 扫描步长为0.05 eV, 1×10-6Pa的真空环境, 采用C1s的结合能(284.6 eV)进行校正。 SEM测试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的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加速电压20 kV, 低真空度1~270 Pa, 分辨率3 nm。
电化学测试的正极由制备好的样品、乙炔黑、PTFE按质量比70: 25: 5的比例组成, 将其混合均匀, 在对辊机上压成0.2 mm薄片, 并制备成φ9 mm的电极片, 在80℃烘箱中干燥12 h后组装成纽扣电池。 纽扣电池组装是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 以锂片作为负极, 电解液为1 mol/L LiPF6/EC+DMC+ EMC (体积比1: 1: 1), 隔膜为Celgard 2300, 集流体为镍网。
在恒流充放电仪(BTS 5 V/5 mA)上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 其电压范围2~4 V, 电流密度0.2 C. 在荷兰EcoChemie型PGSTAT302N (GPES/FRA)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交流阻抗测试。 测试样品为组装的模拟电池, 阻抗测试频率范围为0.01 Hz ~10 kHz, 同时通过Zsimpwin软件进行拟合分析。
图1为不同锰掺杂量的Mn xV2O5的XRD图谱, 从图中看出, 所有Mn xV2O5 ( x=0、0.005、0.01、0.02、0.04、0.06) 样品的特征衍射峰都与PDF卡片中V2O5的标准谱图(JCPDS 01-87-1260)基本一致, 材料的衍射峰尖锐且对称, 具有良好的结晶形态; 没有出现杂峰, 少量掺杂Mn2+未改变V2O5的正交晶系结构[ 13, 14]。 V2O5正交晶系中V原子处于由5个O原子所包围的四方棱锥体的中间, 与5个O原子形成5个V-O键, 因此, V2O5可以看作是VO5类金字塔单元通过桥氧键结合的方式组成链状, 链与链之间通过双键氧与下一条链上的V作用形成层状排列的结构。掺杂后, Mn2+进入V2O5层间, 与连接V的4个平面氧原子形成6配位结构[ 15, 16, 17, 18]。随着Mn2+掺杂量的增加, V2O5层间距逐渐扩大, 晶体的衍射峰强减弱, 衍射峰宽化。
图2为V2O5和Mn xV2O5 ( x=0.02)样品在V2p和O1s处的XPS能谱图。图2(a)中V2O5样品的V4+和V5+结合能为516.03和517.5 eV[ 19]。图2(c)中Mn2+掺杂样品的V4+和V5+的结合能分别为516.01和517.49 eV, 其峰位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图2(b)和(d)中O1s在结合能为530.4和532 eV处分裂为两种氧状态, 其中Oα对应于V2O5晶体中与钒原子结合的饱和氧原子, Oβ对应于缺陷氧原子[ 20]。由表1中XPS能谱图拟合参数得到, Mn2+掺杂后, Oβ/(Oα+Oβ)从35.92%减小到31.27%, 这是由于Mn2+进入钒氧化物层间与空位O2-形成配位结构, 使V2O5的表面晶格氧空位饱和[ 21]。
图3为不同锰掺杂量的Mn xV2O5的SEM照片。 从图3(a)中看出, 当 x=0时, 水热产物V2O5为纳米短棒结构, 长约为300 nm, 宽约为100 nm。随着Mn2+掺杂量的增加, V2O5纳米棒逐渐变长, 当 x=0.02时 (图3(d)), 纳米棒长可达1 μm, 宽约为200 nm, 形成的纳米棒状结构比较均匀。随着Mn2+掺杂量的继续增加, 产物由棒状结构向带状结构转变。如图3(f)所示, Mn0.06V2O5为纳米带簇状结构。
V2O5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在充放电过程中, 锂离子通过电化学的方式在其层间可逆的脱嵌, 放电曲线存在多个平台, 平台间坡度较陡, 对应反应方程式和相变结构如公式(1)、(2)、(3)所示[ 22, 23, 24]:
(1) |
(2) |
(3) |
在室温下对Mn xV2O5样品进行了充、放电测试, 电流密度为0.2 C, 电压范围为2.0~4.0 V。图4显示的是不同Mn2+掺杂量的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未掺杂Mn2+的V2O5的充放电曲线在2.2~3.4 V间明显呈三对平台, 平台之间界限十分明显, 充电时平台分别位于2.5、3.3和3.4 V处, 放电时分别对应于3.35、3.2和2.2 V处。在V2O5放电过程中结构转变分为三个过程:
随着Mn2+的掺杂, 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发生明显变化。V2O5的充放电效率明显提高。当 x=0时, V2O5的首次充电容量为349.8 mAh/g, 放电容量为247.7 mAh/g, 效率为70.8%。
当 x=0.005、0.01、0.02、0.04和0.06时, 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为98.8%、95.8%、93.3%、94.4%和93.6%。随着Mn2+掺杂量的增加, 电极材 料在电压为2.2 V处的放电平台变长, 对应的放电量增加, 即γ结构的嵌锂量增多。V2O5中V5+与V4+存在一定的比例, 当适量Mn2+掺杂进入V2O5层间形成MnO6配位键时, V4+的比例增加, 可以容纳更多的Li+嵌入和脱出, 形成更宽的放电平台[ 26]。当 x=0.005时, Mn0.005V2O5首次放电, 在电压2.2 V处放电平台对应的放电量为75 mAh/g。另外, Mn2+的掺杂也使Mn0.05V2O5的放电平台提高了约0.2 V。当Mn2+掺杂量过多形成的纳米带簇状结构, 使得材料比表面积减小, 锂离子的扩散路程变长, 嵌脱较困难, 样品的充放电容量的发挥就受到限制。
图5为Mn xV2O5在0.2 C电流下的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看出, 当 x=0时, V2O5电极经过45次循环后, 容量急剧衰减, 这是循环过程中V2O5电极的结构被破坏引起的。当 x=0.005时, Mn0.005V2O5经过9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25.5 mAh/g。当 x=0.01时, Mn0.01V2O5经过90次循环后容量为192.2 mAh/g。当 x=0.06时, Mn0.06V2O5经过9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84.9 mAh/g。由此得到, 适量的Mn2+掺杂能极大地提高V2O5电极材料的稳定性能。
对组装模拟电池进行了交流阻抗测试, 分析了Mn2+掺杂对V2O5电性能的影响, 模拟电池在测试前, 均进行活化处理, 在充满电后进行测试。图6(a)为不同Mn2+掺杂量的V2O5的交流阻抗图谱, 材料体系交流阻抗等效电路如图6(a)中插图所示。各曲线在高频区的半圆, 反映出发生在电解质/氧化物电极界面的电荷传输反应引起的阻抗, 即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 低频区的直线对应Li+在氧化物电极界面的扩散阻抗及相应容抗, 即Warburg阻抗[ 27]。 Warburg扩散系数 σw可由公式(4)计算[ 28]:
(4) |
式中, Zre为体系总电阻, Rs为溶液电阻, Rct为电荷转移电阻, ω为阻抗谱低频部分的角频率。由阻抗图谱经过拟合可以得到 Rs和 Rct的值, 因此 σw可由 Zre和 ω-1/2组成曲线的斜率求得, 其关系图如图6 (b)所示。 由图中直线斜率可求出不同掺杂Mn2+离子量的 σw值。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可由公式(5)求出:
(5) |
式中, R为气体常数, 为8.314 J/(mol•K), T为室温298.15 K, A为测试电极的表面积, n为电荷转移数, F为阿伏伽德罗常数(96500 C/mol), C为晶胞中锂离子的浓度。
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可由公式(6)求出[ 27]:
(6) |
式中, t为测试材料电极片的厚度。
经计算得到的阻抗参数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Mn xV2O5电极的溶液电阻变化不大, 电荷转移电阻开始随着Mn2+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 当 x=0.02时, Mn0.02V2O5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小为44.8 Ω, 与之对应的样品的离子电导率为1.58×10-3 S/cm, 相对未掺杂样品的6.27×10-4 S/cm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Rct逐渐增大, 当 x=0.06时 Rct为108.43 Ω, 离子电导率为6.53×10-4 S/cm。这是因为适量Mn2+的掺杂进入到V2O5的层间, 与V-O键中氧原子形成微弱配位键, 起到骨架作用, 使得V2O5的层间距扩大, 锂离子容易在层间嵌入/脱出, 使得电导系数得到提高。而掺入过量Mn2+, Mn2+占据V2O5层间位置, 导致嵌锂通道被堵塞, 使材料的离子电导率降低。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掺杂Mn2+的Mn xV2O5纳米材料, 充放电测试和EIS测试结果表明, Mn2+的掺杂能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其首次充放电效率由70.8%提高到了90%以上; Mn0.01V2O5经过活化, 9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高达192.2 mAh/g。Mn2+离子掺杂还提高了材料的离子电导率, 当 x=0.02时, 材料的离子电导率由未掺杂时的6.27×10-4 S/cm提高到了1.58×10-3 S/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