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峰(1963-), 男, 教授. E-mail:zhuzf@sust.edu.cn
以聚乙二醇(PEG, Mn=6000)为模板剂, 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和尿素为原料, 采用微波溶剂热法在180℃、添加0.12 mmol PEG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nO2微球. 通过XRD、SEM、TEM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 并结合光致发光(PL)谱研究了产物的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 SnO2微球是由大量细小晶粒堆积而成的, 微球直径约1.3 µm. 经400℃煅烧2 h后, 微球表面致密光滑且直径未发生明显变化. FT-IR谱图中550 cm-1处吸收峰应为表面结构改变引起的表面振动模式. PL谱表明煅烧前SnO2微球在320~450 nm处具有宽而强的发射带, 煅烧后发射带强度大幅下降, 说明产物的晶格缺陷对近带边发射有重要影响.
Quasi-monodispersed SnO2 microspher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microwave solvothermal method at 180℃ for 30 min, using PEG-6000 (0.12 mmol) as template, SnCl4·5H2O and urea as raw materials.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TEM, and FT-IR. Futhermore, the photoluminescence (PL) property of the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PL spect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O2 microspheres with diameter about 1.3 µm are self-assembled by nanocrystals. The surface of microspheres is smooth and their morphology is well preserved after calcined at 400℃ for 2 h. The peak at 550 cm-1 in FT-IR spectra may belong to the surface vibration mode, which due to the surface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samples. A strong and broad band (320-450 nm) is exhibited in the PL spectra for uncalcined product. However, the intensity of emitting band is greatly decreased after calcination, which proves that the lattice defects of the product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ear band edge emission.
随着市场对短波长发光器件需求的增大, 人们越来越关注宽禁带半导体发光材料的应用. SnO2是一种性能优异的n型半导体材料, 具有较宽的带隙(3.65 eV)和独特的光学、光电学及气敏特性, 被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气敏元件、透明导电膜、储锂材料等领域[ 1]. 迄今为止, SnO2纳米结构如纳米带[ 2]、纳米线[ 3]、纳米棒[ 4]、纳米管[ 5]和自组装微 球[ 6, 7, 8]等已有文献报道. 赵娜等[ 9]以SnCl4·5H2O和乙二胺为原料,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40 nm的SnO2纳米粒子, 并在340 nm处观测到强的紫外激子发射峰. Zhang等[ 10]以SnCl4·5H2O和NaOH为原料, 采用微波溶剂热法制备出了由纳米晶自组装形成的SnO2纳米球, 粒径在200~400 nm, 且分散性较好.
本研究以结晶四氯化锡、尿素为原料, 四氢呋喃、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为混合溶剂, 聚乙二醇为模板剂, 采用微波溶剂热法快速合成了具有均一形貌的SnO2微球. 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PEG添加量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探讨.
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 AR, 北京奇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尿素(AR)和聚乙二醇-6000(Poly ethylene glycols(PEG)-6000, Mn=6000, AR)均购于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四氢呋喃(THF, AR, 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无水乙醇(AR, 西安化学试剂厂); 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2.0 mmol的SnCl4·5H2O与10.0 mmol的尿素溶于60 mL的无水乙醇与四氢呋喃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 得到溶液A. 再取0.12 mmol PEG-6000溶于20 mL无水乙醇、20 mL四氢呋喃和10 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 搅拌至透明, 得到溶液B. 将溶液B缓慢滴加到溶液A中并持续搅拌30 min, 然后超声分散10 min(50 kHz). 最后将混合溶液转入 100 mL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中(填充比为55%), 在微波消解仪(MDS-8, 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中180℃条件下反应30 min. 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收集沉淀产物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5~10次, 置于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8 h, 将上述粉体在马弗炉中400℃煅烧 2 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最终产物.
使用日本Rigaku的D/max-2200型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的晶相组成等进行测试(CuK α辐射, λ=0.15418 nm); 采用JSM-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JSM-3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产物的形貌和结构; 由布鲁克公司的VERTEX-70型红外光谱仪测定产物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由日立F-4600 荧光分光光度测量仪测量产物的发光性能.
图1曲线(a)和(b)分别为180℃反应30 min所制备的产物及经400℃煅烧2 h后产物的XRD图谱, 图中所有衍射峰均与SnO2标准卡片(JCPDS 41-1445)相对应, 属于四方金红石结构, 没有出现其它杂质峰. XRD图谱显示未煅烧产物的衍射峰强度较低, 半高宽较大, 表明产物结晶性不好. 另外, 晶粒尺寸纳米化也是引起衍射峰宽化的原因之一. 经400℃煅烧后, 产物的衍射峰强度增加、峰形变窄, 表明产物晶化程度有所提高[ 11]. 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出煅烧前后产物的晶粒尺寸分别为7.8和9.3 nm.
图2为180℃反应30 min后经400℃煅烧2 h所制备产物的SEM照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物成规则球形且粒径分布较窄. 粒径分布图显示微球平均直径约1.3 μm(图2(a)插图). 高倍SEM分析 (图2(d))显示微球表面致密光滑, 这是因为微球是由极细小颗粒紧密堆积而成的, 表面颗粒烧结晶化并脱除了大部分吸附水和残留有机物. 煅烧前后微球直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图3为180℃反应30 min后经400℃煅烧2 h后SnO2微球局部的TEM照片及其选区电子衍射图谱(SAED). 从TEM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SnO2微球是由大量细小的晶粒堆积起来的, 晶粒排列紧密无空隙, 这与SEM分析结果相吻合. SAED分析呈现出多晶衍射环, 说明产物具有多晶属性. 图3(b)显示微球表面晶粒有较清晰的晶格条纹, 说明煅烧后产物的结晶性较好.
图4曲线(a)和(b)分别为未煅烧和煅烧后产物的FT-IR图谱, 从图中可知, 3434 cm-1处强而宽的吸收峰为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 1633 cm-1为物理吸附水的变形振动吸收; 500~700 cm-1区域有两个较强的红外吸收峰, 均可以归属为Sn-O键的振动带, 其中650 cm-1为Sn-O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550 cm-1为Sn-O-Sn键的变形振动吸收; 2923 cm-1和 2852 cm-1处有2个小峰为亚甲基中C-H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1405 cm-1为亚甲基中C-H键的变形振动吸收, 1062 cm-1为C-O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经过多次洗涤, 产物在2923、2852、1405以及1062 cm-1处仍有残留有机物的吸收峰, 间接证明了PEG长链在SnO2微球形成过程中起到的模板作用. 550 cm-1处的吸收峰可能为表面结构改变引起的表面振动模式[ 12], 如大量羟基的存在, 相邻SnO2分子间可能发生羟基缩合形成桥氧键.
经400℃煅烧2 h后(图4(b)曲线), 产物在1405和1062 cm-1处吸收峰基本消失, 3430和1633 cm-1处吸收峰强度大幅降低, 表明产物经400℃煅烧后,脱除了大部分残留有机物和表面吸附水. 另外, SnO2粉体在500~700 cm-1区域的特征吸收峰合并于600 cm-1处、峰形窄化. 由于SnO2纳米晶振动吸收峰的频率、吸收强度及吸收峰的宽化程度与粉体的粒径和聚集状态等密切相关, 煅烧使Sn-O键的伸缩振动和Sn-O-Sn键的变形振动的强度发生变 化[ 13]. 高温热处理可使产物晶格畸变率降低、晶体结构趋于完整, 这与XRD测试结果相一致.
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图5(a)、(b)和(c)分别为140℃、160℃和180℃条件下反应30 min所得粉体经400℃煅烧后的SEM照片. 从图5可以看出, 当反应温度为140℃时, 颗粒的形貌不规则且表面粗糙, 这是由于尿素未完全水解造成的.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尿素水解速率加快, 颗粒表面粗糙度大幅降低, 粒径分布逐渐窄化. 反应温度达到180℃时, 即可得到形貌规则、单分散性良好的SnO2微球.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PEG添加量对SnO2微球形貌也有一定影响, 图6(a)(d)为其它条件均不变而只改变PEG-6000浓度时所制备的粉体经煅烧后的SEM照片. 从图6可以看出, 不加PEG时产物成不规则球形, 粒径分布较宽; 加入少量PEG后产物即成规则球形且表面吸附有少量碎渣, 粒径分布变窄(0.7~1.5 µm); 加入0.12 mmol PEG时产物成规则球形且表面光滑无碎渣, 单分散性较好; 当PEG添加量达到0.16 mmol时, 样品中多球连接体结构数量明显增多. 由此可见, 体系中PEG的浓度对SnO2微球的单分散性也有重要影响.
PEG分子在无水条件下常呈锯齿型长链, 当溶于水时PEG分子中C-O-C链段的氧原子可与水中的H+结合, 转为曲折型长链[ 14]. 长链在超声分散作用下得到舒展并在搅拌过程中自然缠绕形成小球模板, PEG分子两端的OH-或长链上结合水的OH-与体系中的OH-包裹Sn4+结合形成Sn(OH)62-络合物, Sn(OH)62-不断在小球模板上沉积成核. 随着反应的进行, 晶核聚集形成规则微球, 后脱去2个OH-转为固相Sn(OH)4颗粒并开始析出. 当PEG浓度较低时, 多余的Sn4+与体系中的OH-成核并自发聚集形成小颗粒吸附于微球表面(如图6 (b)). 当PEG浓度较大时, 多余的PEG长链吸附于微球表面, 将相邻微球粘附在一起形成多球连接体结构(如图6(d)). 在高温高压下, Sn(OH)4颗粒发生脱水反应最终形成SnO2微球.
在室温条件下, 测试了SnO2微球的光致发光性能, 所用的激发源为Xe灯, 激发波长为255 nm. 图7(a)和(b)分别为未煅烧和煅烧后产物的光致发光图谱, 煅烧前后发射峰的位置未发生移动, 但发射峰的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未煅烧产物在357和 370 nm附近有两个强的近紫外激子发射峰, 383和399 nm附近有两个强的紫光发射峰, 420、439、452和470 nm附近有四个蓝光发射峰. 经400℃煅烧2 h后, 产物在320~450 nm的发射带强度大幅降低, 说明SnO2微球的晶格缺陷对近带边发射峰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认为, 420和439 nm处的蓝光发射峰与禁带中存在的局域态有关, 纳米材料中的杂质或悬挂键等可以在禁带中形成附加能级, 作为光学吸收中心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质[ 15]. 在452和470 nm处的蓝光发射峰在煅烧前后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 这可能是由氧空位等内在缺陷引起的. 另外, 在485和495 nm处有两个弱发射峰, 在文献[ 16]中也有报道, 但其发光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1) 采用微波溶剂热法, 在反应温度为180℃、PEG-6000添加量为0.12 mmol的条件下合成了形貌规则、准单分散(约1.3 µm)的SnO2微球.
2) SnO2微球是由大量细小晶粒堆积而成的, 晶粒尺寸约9.3 nm; 微球表面致密光滑, 煅烧前后直径未发生明显变化.
3) FT-IR图谱中550 cm-1处吸收峰应为表面结构改变引起的表面振动模式; 产物在400℃煅烧后即可脱除大部分残留有机物和表面吸附水.
4) 反应温度和PEG添加量是合成单分散氧化锡微球的关键控制因素; PL谱表明煅烧前SnO2微球在320~450 nm处具有宽而强的发射带, 但煅烧后发射带强度大幅下降, 说明产物的晶格缺陷对近带边发射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