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换新(1987-), 女, 硕士. E-mail:sanghuanxinshx@126.com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Bi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 用N2吸附-脱附、SEM、XRD、FT-Raman、UV-Vis DRS对光催化材料的孔结构、表面构造、能带结构、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 并考查了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的活性. 结果表明: Bi掺杂后的TiO2为介孔结构的锐钛矿晶型纳米颗粒, 其分散度明显增加, 晶粒变小, 比表面积增大; Bi掺杂使得TiO2禁带内形成杂质能级, 降低了禁带能量, 增加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有利于将TiO2的吸光带边界扩展至可见光区; Bi掺杂的TiO2样品表现出了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 2mol%Bi掺杂的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表现出了最高产氢活性, 其速率分别为3534.8 μmol/(h·gcat)和 455.7 μmol/(h·gcat).
TiO2 and Bi3+-doped TiO2 semiconductor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ol-Gel method. Thei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rystal structure, surface composition, photo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H2 evolution from glycerol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techniques of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XRD, FT-Raman, SEM, UV-Vis DRS and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i3+-doped TiO2 appears anatase phase nanoparticles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and has a much smaller crystallite size and much higher BET surface area than bare TiO2. These samples exhibit a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capability much higher than bare TiO2, which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doping process with the formation of new energy level of Bi3+ between conduction band and valence band of TiO2to reduce the energy gap and the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rate. The Bi3+-doped TiO2 samples display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 from glycerol solution, and 2%Bi-doped TiO2shows a maximum H2 production rate of 3534.8 μmol/(h·gcat) under UV irradiation and 455.7 μmol/(h·gcat) under simulated-solar irradiation, respectively.
二氧化钛因其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光催化活性高、价廉易得、无毒等优点, 被广泛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和光解水制氢领域. 但是, 本征TiO2(锐钛矿禁带宽度约为3.2 eV)只能吸收波长<380 nm的紫外光, 无法充分利用占太阳光谱约50%的可见光波段(400~750 nm)的能量. 为了提高TiO2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拓展其吸光域, 如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掺杂、贵金属沉积、染料敏化以及半导体复合等. 其中, 金属阳离子掺杂, 能在接近导带位置产生或深或浅的杂质能级, 使得宽带隙半导体在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响应, 是提高TiO2可见光吸收性能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众多研究表明, Pt[ 1]、V[ 2, 3]、Cr[ 4, 5]、Fe[ 6, 7]、Ni[ 8, 9, 10]、Ag[ 11]等掺杂TiO2均可有效提高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近年来, Bi基氧化物掺杂TiO2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铋氧化物的O2p和Bi6s轨道杂化形成的窄带, 能使其掺杂后的TiO2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响应性能[ 12].
尽管Bi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 但是针对用于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以及Bi掺杂量变化对其结构和光响应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 系统研究了Bi掺杂量变化对光催化剂的结构、光吸收性能以及光解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Bi掺杂的TiO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 在室温下将20 mL钛酸丁酯加入到80 mL乙醇中, 搅拌 30 min, 得到澄清溶液A; 将一定量的硝酸铋溶解于20 mL乙醇、15 mL醋酸和7 mL水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溶液B. 磁力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加入到A溶液中, 得到均匀透明的溶胶, 然后将溶胶在50℃下陈化得到透明凝胶. 将凝胶于120℃恒温干燥 12 h, 得到黄色干凝胶颗粒, 研磨成粉末后于500℃煅烧4 h. 通过改变硝酸铋的用量制备不同Bi掺杂量的TiO2样品, 标记为 x-BT( x%为Bi/Ti摩尔比).
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在Quantachrome Autosorb-1仪器上进行, 测试前, 样品于300℃真空条件下处理6 h, 用BET公式计算比表面积, 由BJH公式根据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的吸附支计算孔径分布. 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粒度大小通过Nova NanoSEM430扫描电镜观察. 样品的晶相结构测定在日本理学D/max2500VB+/PC型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 实验条件为: 辐射Cu Kα, 管电压40 kV, 管电流200 mA, 扫描范围为10°~80°, 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平均粒径. 激光拉曼光谱采用Bruker公司的RFS100/S型FT-Raman光谱仪测定, 以Nd: YAG激光器(Ge Diode:1064 nm)为激发光源, 光源狭缝宽度7.0 mm, 激光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为530 mW, D-418-S检测器(使用前经液氮冷却l h), 扫描后的谱图用OPUS-OS/2软件进行处理. 样品的光响应性能由PE-Lambda 3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在200~1000 nm波长范围内对样品以吸收方式进行测试, 扫描狭缝为2.0 nm, 以BaSO4为标准白板调零, 240 nm/min的速度扫描.
采用自制石英环隙光反应器[ 13]评价所制备材料的光催化反应性能. 将0.3 g催化剂与5 mL石英沙混合均匀后置于石英套管的夹层中(厚度约为 2 mm), 然后加入5%(体积比)的甘油水溶液10 mL. 辐射光源(125 W高压汞灯或500 W氙灯)置于石英套管中央, 反应器外设有铝制光反射套. 床层温度由控温仪和空冷(或水冷)装置控制. 反应器床层通入流速为20 mL/min的氩气, 以带出反应生成的氢气, 最后进入色谱在线检测(Agilent 4890色谱, TCD检测器).
图1为TiO2和部分Bi掺杂TiO2的SEM照片. 由图1可以看出, 所制备样品的颗粒尺寸均匀, 其中纯TiO2的粒径尺寸在20~30 nm之间, 而掺杂Bi的TiO2的粒径尺寸在10~20 nm范围内, 并且随着Bi掺杂量的提高, 粒径逐渐减小. 这表明Bi的加入能够促进TiO2颗粒的分散. 这可能是由于Bi的包裹作用抑制了TiO2晶粒的长大.
TiO2和Bi掺杂TiO2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见图2和图3, 其孔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数据总结于表1中. 由图2可知, 所制备的各样品均表现为典型的Ⅱ型等温线, 其在相对压力 P/ P0为0.7附近具有陡峭的毛细管凝聚台阶, 而脱附滞后环接近于H3型, 孔型以狭缝孔为主, 这一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介孔结构. 孔分布结果表明(图3), 低Bi掺杂量的各样品的平均孔径在7~8 nm, 而当Bi掺杂量高于5mol%后, 其平均孔径明显增大. 由表1数据还可以看出, 随着Bi掺杂量的升高, 样品的比表面积先增加, 然后下降, 孔容逐渐增大, 说明少量Bi的引入有利于促进TiO2的分散, 此时TiO2的晶粒较小, 比表面积增大, 而当引入Bi量过大时, 过量的Bi将堵塞部分细孔道, 使比表面积下降, 从孔分布图中高于5mol%Bi掺杂样品中小孔部分消失也能印证这一点. 此外, 高掺杂量的TiO2平均孔径和孔容明显变大, 可能也与高Bi加入量对溶胶-凝胶过程影响有关.
图4为TiO2和系列Bi掺杂TiO2样品的XRD图谱. TiO2和系列Bi掺杂TiO2样品的XRD图谱均在2 θ= 25.3º、37.9º、48.2º、54.1º、55.1º、62.9º、68.9º、70.5º和75.2º等处出现了特征衍射峰, 它们可归属于锐钛矿晶型TiO2的 (101)、(004)、(200)、(105)、(211)、(204)、(116)、(220)和(215)晶面(JCPDS 84-1285). 未能检测到其它TiO2晶型存在, 表明Bi掺杂没有破坏光催化剂原有的晶相结构; 低Bi掺杂量的样品也未出现铋氧化物或Bi与Ti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这可能与Bi在样品中高度分散有关.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Bi添加量的增加, 锐钛矿的衍射峰明显减弱, 这是由于Bi3+离子半径大于Ti4+离子半径(分别为0.103和0.61 nm), Bi3+不能取代Ti4+, 只能填充在TiO2骨架中, 从而阻止TiO2粒子之间的团聚, 这一点由表1中的晶粒大小数据得到证实. 此外, 随着Bi添加量的提高, XRD谱图在2 θ=25.3º和37.9º处的衍射峰发生了角度偏移(见图4左内插图), 这可能与Bi在TiO2晶粒外表面的包裹作用降低了TiO2的晶胞大小有关. 当Bi掺杂量高于10mol%时, 在2 θ为30º附近出现了归属于Bi2Ti2O7的特征衍射峰(见图4右插图), 表明高Bi掺杂时, 铋氧化物和钛氧化物间形成了复合物, 并有一定程度的聚集.
图5为TiO2和系列Bi掺杂TiO2样品的FT-Raman图谱. 各图谱均在144.3、196.3、397.3、517.6和 638.7 cm-1附近出现了拉曼位移峰, 它们可分别归属于锐钛矿型TiO2的Eg、B1g、A1g、B2g和Eg振动模式, 这与XRD表征结果一致. 当Bi掺杂量由0.4mol%增加至5mol%时, 各拉曼谱峰强度均有所减弱, 而144.3 cm-1处代表锐钛矿型TiO2骨架结构的拉曼峰位置还发生明显高波数迁移, 这表明Bi进入了TiO2的骨架, 造成TiO2骨架中缺陷增多. 由于Bi掺杂造成的晶格缺陷可充当光生电子的捕获阱, 而进入骨架中的Bi也可充当光生电子的导体, 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以及加速光生电子的传输.
图6为不同Bi含量的TiO2光催化材料的UV-Vis DRS谱图. 纯TiO2光吸收带边在400 nm附近, 与文献报道一致. 掺杂Bi后的TiO2在400~700 nm内出现了可见吸收, 这说明Bi与TiO2的复合作用明显地改善了光吸收性能. 可见光响应性能的改善可能与Bi掺杂过程形成的氧空位缺陷有关, 这些缺陷的存在充当了光生电子或空穴的捕获中心, 从而降低了TiO2禁带宽度. 当Bi掺杂量高于2mol%时, 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性能变差, 这可能是因为掺杂量过大时, Bi氧化物将在TiO2表面聚焦成簇, 充当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 降低了吸光效率.
采用甘油水溶液制氢来考察纯TiO2和Bi掺杂TiO2的光催化反应性能. 在无催化剂或无光辐射条件下, 未能检测到氢气的生成. 各催化剂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检测到了氢的生成, 其典型反应结果分别见图7 (A)和(B). 由图7可知, 所有Bi掺杂的样品在紫外光或模拟太阳光辐照下的光催化性能均高于纯TiO2, 表明Bi掺杂对产氢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随着Bi掺杂量的不断增加, 光催化产氢速率先增大然后减小, 2mol%Bi掺杂的TiO2样品具有最高的光催化反应性能, 其在紫外光照射下, 最大产氢速率可达3534.8 μmol/(h·gcat);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最大产氢速率可达455.7 μmol/(h·gcat).
由图7(A)也可看出, 反应温度对紫外光照射下的产氢速率有较大影响,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产氢速率明显提高, 尤其是当反应温度从313 K提高到333 K, 其产氢速率提高近2倍. 产氢速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 可能是由于温度加速了产氢过程中的暗反应步骤, 比如反应物的表面活化、反应物和产物的吸附-脱附平衡以及中间物种在表面的迁移等. 另外, 提高温度可能也促进了TiO2表面发生的一些热化学反应.
基于前面的表征和分析可推断, Bi掺杂后TiO2光催化反应性能的提高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 (1) Bi引入明显降低了TiO2的晶粒大小、增加了比表面积; (2) Bi引入提高了TiO2的光吸收性能; (3) 更重要的是Bi掺杂改变了TiO2的价带及导带位置、内部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迁移过程. Sajjad等[ 14]利用XPS研究的结果表明, 掺杂进入TiO2骨架中的Bi主要以Bi3+和Bi3+ x存在, 其Bi3+ x/Bi3+氧化还原电势为-0.29 V, 位于TiO2价带与导带间. 因此, Bi掺杂能级的存在类似于贵金属修饰的作用, 充当了电子的捕获中心, 而被捕获的电子用于H2O还原制氢. TiO2价带上的空穴可被表面吸附的甘油捕获, 将其氧化为CO2和H2O, 或被化学吸附于表面的H2O捕获生成·OH, 再用于氧化甘油生成CO2和H2O.
通过以上研究, 可以发现适量Bi掺杂促进TiO2的性能提高, 关键在于掺杂能级的形成, 减小了禁带宽度, 降低了光生电子的电势, 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当Bi掺杂量超过2mol%, Bi氧化物将在TiO2表面聚集形成Bi3+簇, 它们将成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 因此降低光催化反应性能.
1) Bi掺杂后的TiO2仍保持了锐钛矿晶型, 但其晶粒尺寸降低, 比表面积加大.
2) Bi掺杂后的TiO2吸收带边界明显拓宽到可见光区. 这主要因为在TiO2禁带内引入了新能级, 降低了禁带能量, 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性能.
3) Bi掺杂的TiO2样品展示了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 2mol%Bi掺杂的样品具有最佳的光催化反应性能, 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 其最高产氢速率可分别达3534.8 μmol/(h·gcat)和455.7 μmol/(h·g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