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树挺(1986-), 男, 硕士研究生. E-mail:Lai-Shuting@hotmail.com
采用微乳液介导水热法制备Bi2WO6和Fe/Bi2WO6光催化剂, 并研究水热反应温度、前驱体pH值、水相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
The novel Bi2WO6 and Fe3+/Bi2WO6 photocatalysts were fabricated separately
在多相光催化研究领域, 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其无毒、光催化性能高、稳定性好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1]. 但TiO2半导体带隙能为3.2 eV, 只能在紫外或近紫外光下受激发形成跃迁, 而这部分光仅占太阳光光谱的4%左右. 为了更有效利用可见光区的太阳光, 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利用金属或非金属掺杂、染料敏化等方法对TiO2基半导体进行改性以提高TiO2的可见光响应, 例如TiO2- xN x[ 2, 3]、TiO2- xS x[ 4]和Ag/TiO2[ 5]等; 另一方面, 开发新型的可见光催化材料, 例如一些简单的氧化物或硫化物(如Cu2O[ 6]和CdS[ 7]等)以及复杂的氧化物(Ag3VO4[ 8]、BiVO4[ 9]、Bi2WO6[ 10]、CaIn2O4[ 11]等). 在已报道的新型可见光光催化材料之中, 钙钛矿结构的复合氧化物Bi2WO6作为一种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2]. Bi2WO6光催化剂的禁带宽度一般小于2.70 eV, 能够吸收可见光并产生激发.
金属离子掺杂是通过在半导体晶格中引入缺陷空位或改变结晶度影响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目前, 金属离子掺杂研究主要涉及一些典型的过渡金属离子, 如Fe3+、Cu2+、Cd2+、Pb2+、La3+等离子掺杂. 有研究表明, 微量Fe3+能够明显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 而且在自然光照射下即可高效地降解吖啶橙[ 13].
Bi2WO6光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与其制备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14]. 目前制备纳米Bi2WO6光催化剂的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合成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 15]. 微乳液法是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方法, 该方法的仪器设备要求简单, 反应条件温和, 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可控且分布均匀, 因此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微乳液辅助水热法是将微乳液进行水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整个过程包含成核、自组装和结晶生长. 该方法结合了微乳液法易控制粒径和水热法低温环境的特点, 为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水相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值、反应物的浓度、微乳液的组成类型等条件来控制合成不同粒径和形貌的纳米粒子.
目前, 用微乳液体系进行合成Bi2WO6光催化剂的报道尚未多见. 本工作应用反相微乳液体系, 采用NP-10/正丁醇/环己烷/水相的微乳液体系作为制备纳米材料的微反应器, 通过在反向微乳液中增溶的Bi(NO3)3稀硝酸溶液与Na2WO4的水溶液进行反应制备Bi2WO6光催化剂, 并通过Fe3+掺杂制备Fe/Bi2WO6光催化剂.
硝酸铋(Bi(NO3)3·5H2O), 广州化学试剂厂; 钨酸钠(Na2WO4·2H2O), 天津瑞金特化学品; NP-10 (C35H64O11),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硫酸铁(Fe2(SO4)3·8H2O),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亚甲基蓝(C16H18ClN3S·3H2O),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1 微乳液体系的配制
实验所采用的微乳液由8.00 g NP-10、4.0 mL正丁醇和25.0 mL的环己烷构成, 水相为Bi(NO3)3稀硝酸溶液和Na2WO4溶液, 用量由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 ω控制, 分别为27、34、37、47.
常温下, 往8.00 g NP-10和25.00 mL环己烷的混合液中缓慢滴入一定体积Bi(NO3)3稀硝酸溶液(或10 mL的0.25 mol/L Na2WO4溶液)形成凝胶状物, 再边搅拌边滴入4.00 mL正丁醇, 然后磁力搅拌 15 min, 形成微乳体系a1(或a2).
将8.00 g NP-10和25.00 mL环己烷在锥形瓶中混合均匀, 加入10 mL溶有不同量的Fe3+的 0.50 mol/L的Bi(NO3)3稀硝酸溶液(Bi3+与Fe3+的摩尔比分别为1: 0.5%、1: 1.03%、1: 2.03%、1: 3.0%), 然后磁力搅拌均匀形成凝胶状物, 边搅拌边滴入4.00 mL的正丁醇后, 磁力搅拌15 min, 形成微乳体系a3.
1.2.2 Bi2WO6光催化剂的制备
常温下, 边搅拌边将微乳体系a1缓慢地滴加到微乳体系a2中, 磁力搅拌1 h形成前驱体, 以 10 mol/L的NaOH溶液调节前驱体的pH值分别为1、3、6、7. 将前驱体倒入高压反应釜, 分别于 130℃、150℃、160℃、180℃水热反应24 h, 自然冷却至室温. 产物经离心, 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涤后, 于80℃干燥得到Bi2WO6光催化剂.
1.2.3 Fe/Bi2WO6光催化剂的制备
常温下, 边搅拌边缓慢地将微乳体系a3滴加到微乳体系a2中, 磁力搅拌1 h形成前驱体. 将前驱体倒入高压反应釜中于180℃水热反应2 h, 自然冷却至室温. 产物经离心, 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涤后, 80℃干燥得到Fe/Bi2WO6光催化剂.
往100 mL 40 mg/L的MB溶液中加入0.10 g光催化剂, 采用175 W的金卤灯(配备相应的滤光片, 只使波长λ﹥400 nm的可见光通过)为光源进行光催化反应. 进行光催化反应前, 在避光条件下每隔20 min测一次MB溶液的吸光度, 直至溶液吸光度不再变化, 打开光源, 每隔20 min取样1次, 高速离心后检测离心液的吸光度( λ=664 nm).
晶型结构表征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 (MSAL-XD2,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分析, 实验条件为 λ=0.15406 nm, 扫描速度为4°/min, 石墨单色器, 步宽0.02°, Cu靶, 管压36 kV, 电流30 mA;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征用带积分球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50, 日本岛津Shimadzu)测量, 以BaSO4作参比; 采用透射电镜(TEM)(Tecnai G220型, 加速电压为200 kV, 荷兰FEI公司)对显微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 吸光度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752-P型, 上海现科仪器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ESCALAB 250)用于分析催化剂元素定性和化学状态等.
水热反应温度对Bi2WO6光催化剂的结晶度、形貌及粒径都有很大的影响. 图1为不同水热温度下反应24 h合成的Bi2WO6样品的XRD图谱. 所合成的Bi2WO6具有相似的衍射峰, 且所有的衍射峰与正交结构的Bi2WO6(JCPDS 39-0256)一致. 由图1可知, 反应温度为130℃时, Bi2WO6样品的结晶度较低, 存在一定量的无定形物质, 且有杂质峰出现. 当反应温度从150℃升高到180℃时, 其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加, 半峰宽变窄, 说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Bi2WO6晶粒结晶度提高, 晶粒尺寸变大.
图2是不同pH值前驱体合成的Bi2WO6样品的XRD图谱. 结果表明, 在微乳液水热法制备Bi2WO6的过程中, pH值明显影响着Bi2WO6结晶相的结构. 随着前驱体pH值的升高, Bi2WO6衍射峰的强度逐渐增强, 衍射峰变得尖锐, 表明Bi2WO6的结晶度提高. 根据Scherrer公式估算晶粒的粒径, 当前驱体pH值为1、3、6、7时, 晶粒的粒径分别为8.90、10.30、16.90、25.70 nm. 随着合成前驱体pH值的升高, Bi2WO6光催化剂的粒径增大.
图3为不同Fe3+量掺杂的Fe/Bi2WO6光催化剂的XRD图谱, 分析表明, Fe3+掺杂并没有使Bi2WO6样品的主要衍射峰及其强度发生明显变化, 说明掺杂不同量的Fe3+以后, Bi2WO6样品的晶型结构依然保持稳定. 纯Bi2WO6和不同Fe3+掺杂量的Fe/Bi2WO6光催化剂之间的晶格参数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明Fe3+并没有进入Bi2WO6的晶格内.
XRD检测结果还表明, 在150℃、pH=1,不同 ω值制备的Bi2WO6光催化剂随着 ω值的增大, 其衍射峰的强度逐渐增强, 衍射峰变得尖锐, Bi2WO6的结晶度提高, 晶粒尺寸随之逐渐增大.
不同pH值前驱体合成的Bi2WO6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 样品在可见光区域都存在着光吸收, 最大吸收边分布在469 nm附近. 不同pH前驱体合成的Bi2WO6的禁带宽度差别不大, 约为2.65 eV. 由此可知, 前驱体pH值不是影响Bi2WO6禁带宽度的主要因素.
不同水热反应温度下合成的Bi2WO6的光谱响应范围如图5所示, 由图可知, 样品从紫外光区到可见光区域都存在着明显的光吸收作用, 且吸收边都在450 nm附近, 与样品的颜色呈淡黄色相一致. 样品的可见光吸收急剧变化、能带吸收边变陡, 表明可见光吸收是源于Bi2WO6光催化剂本身的带隙跃迁的作用, 而不是杂质能级跃迁.
经计算, 不同温度下水热反应产物的吸收边和禁带宽度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 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 其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红移, 说明Bi2WO6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增强. 其中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所制备的Bi2WO6具有最大的吸收带边490 nm, 禁带宽度 Eg达到2.53 eV. DRS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Bi2WO6光催化剂都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使其能够在可见光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图6(a)是在 ω=47、pH=1、150℃下制备的Bi2WO6光催化剂的TEM照片, 从图可以看出, Bi2WO6光催化剂呈高结晶度的纳米球状结构, 粒度分布均匀, 这些晶体的尺寸大小分布在15~25 nm范围内, 并存在着一定的团聚现象, 原因可能是由于纳米Bi2WO6光催化剂颗粒尺寸小, 颗粒比表面能很大, 容易造成粒子间团聚.
图6(b)是 ω=47、pH=1、180℃, 掺杂1.03%Fe3+的Bi2WO6光催化剂的TEM照片, 由图可知, 掺杂了1.03%的Fe/Bi2WO6样品由高结晶度的球状结构组成, 晶体颗粒尺寸为15~25 nm, 说明Fe3+的掺杂并没有改变Bi2WO6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 与XRD分析的结果一致.
为了进一步确定Fe3+是否进入Bi2WO6催化剂中, 采用XPS对该催化剂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图7显示, 表明在能带为 710 eV附近出现了Fe3+的能带峰.
图8(a)为 ω=47、pH=1, 不同水热温度下合成的Bi2WO6对MB的降解率曲线图. 在暗反应中, Bi2WO6对MB的吸附作用不是很明显. 在可见光的照射下,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 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不断地增大. 150℃水热反应温度合成的Bi2WO6具有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MB光降解率可达到93.8%. 因此, 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合成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的Bi2WO6光催化剂,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合成高光催化活性的光催化剂. 温度过高时, Bi2WO6晶体结晶度较好, 容易生长为大尺寸的颗粒, 导致比表面积变小, 光催化活性降低. 而温度过低时得到的Bi2WO6又存在一定的不定形物质, 影响其光催化活性.
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 ω值对Bi2WO6光催化降解MB的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8(b)所示. 由图可知, 150℃、pH=1、 ω=27时合成的Bi2WO6具有最高的降解性能, 对MB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了97.8%.
前驱体pH值对合成Bi2WO6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如图8(c)所示, 由图可知, 随着前驱体pH值的增大, 所制得的Bi2WO6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越低. 这是因为前驱体pH值越小, 平均晶粒尺寸越小, 所以光催化活性越高. 在经过180 min光照后, ω=47、150℃、前驱体pH=1时合成的Bi2WO6对MB的降解率最高, 达到了93.8%.
图8(d)为不同Fe3+量掺杂的Bi2WO6在可见光条件下对MB的降解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 Fe3+掺杂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均优于纯Bi2WO6. 尤其是 ω=47、pH=1、180℃、1.03% Fe3+掺杂的Bi2WO6在180 min内对MB的降解率达到90.2%, 而对于相同温度下获得的纯Bi2WO6光催化剂在相同时间下对MB的降解率仅为29.3%, 可见Fe3+掺杂使光催化剂降解效率提高了2倍. 由此可见, 掺杂Fe3+能明显提高Bi2WO6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 当光照射到催化剂表面时, 催化剂吸收光子能量并产生电子-空穴对, 光生电子、空穴迅速迁移到催化剂表面后, 分别和预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氧及羟基发生反应, 实现e-和h+的有效分离. 为提高光催化降解的效率, 必须有效地俘获e-和h+, 降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 Fe3+离子在Bi2WO6催化剂的表面可作为光生电子的俘获阱, 限制其与空穴的复合, 进而提高Bi2WO6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16]. 可以认为发生了以下反应:
Bi2WO6+ hυ→h++e-;
Fe3++e-→Fe2+;
Fe3++ h+→Fe4+;
而且Fe3+具有半充满的d5电子轨道, 根据晶体场理论, Fe3+远比Fe4+和Fe2+稳定, 所以Fe4+和Fe2+可以将所俘获的h+和e-转移给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和O2等而形成更稳定的Fe3+. 因此, Bi2WO6催化剂所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能充分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从而获得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但是当Fe3+在Bi2WO6催化剂表面的负载量过高时, 其也可以作为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中心, 使得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降低. 其可能发生以下反应[ 17]:
Fe3++ e-→Fe2+
Fe2++ h+→Fe3+
Fe3++ h+→Fe4+
Fe4++ e-→Fe3+
所以当Fe3+的比例低于1.03%时, 其光催化活性随着Fe3+的浓度升高而提高. 当Fe3+增加到2.03%和3.0%时, Fe3+可能作为e-/h+对的复合中心, 使得Bi2WO6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下降.
微乳液水热法制备的Bi2WO6光催化剂为高结晶度的纳米球状结构, 粒度分布均匀, 晶体的尺寸大小分布在15~25 nm范围内. 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 Bi2WO6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红移. 其中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所制备的Bi2WO6具有最大的吸收带边490 nm, 禁带宽度 Eg为2.53 eV. 随着 ω值的增大, Bi2WO6的结晶度提高, 晶粒尺寸随之逐渐增大. 随着前驱体pH值的升高, Bi2WO6晶粒粒径不断增大, 光催化剂样品的表面能降低, 光催化活性下降. Fe3+掺杂Bi2WO6的催化性能均优于纯Bi2WO6, Fe3+掺杂量为1.03%的Bi2WO6光催化降解MB达到了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