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1978-), 女, 博士, 讲师. E-mail:huihuanghan@163.com
以CeO2为载体和钼酸铵为原料, 在70℃下,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oO3含量分别为0、5wt%、7.5wt%、10wt%、12.5wt%、15wt%和20wt%的杂化型MoO3/CeO2复合催化剂.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以及表层MoO3与CeO2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并以硫酸溶液水电解为目标反应, 对杂化材料进行了电催化活性测试, 考察MoO3含量对复合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杂化型MoO3/CeO2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CeO2, 当MoO3的质量含量为12.5wt%时, 所制备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和导电性较佳. 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MoO3在CeO2表面上的单层分散阈值在12.5wt%~15wt%之间, MoO3通过Mo-O-Ce化学键而牢固结合在CeO2表面, 改善了杂化型MoO3/CeO2复合催化剂的表面性能.
A series of molybdic oxide/ceria (MoO3/CeO2) composit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MoO3concentrations (0, 5wt%, 7.5wt%, 10wt%, 12.5wt%, 15wt% and 20wt%) were prepared by hydrolysis of ammonium molybdate and the supports of CeO2 at 70℃.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 morphology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MoO3and CeO2on the surface of the prepared MoO3/CeO2 composit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 (FT-IR),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XP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respectively.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electrolysis sulfuric acid solu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oO3/CeO2 composite catalysts are superior compared with that of pure CeO2, and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MoO3 is 12.5wt%. The MoO3content threshold value of composite catalysts is between 12.5wt% and 15wt%, and it is identified that the Mo-O-Ce bond forms at the interface of MoO3 and CeO2in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Moreover, more surface Mo-O-Ce bond over the MoO3/CeO2 composite catalysts will further benefi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具有萤石型结构的CeO2作为催化剂结构助剂和电子助剂在汽车尾气三效催化转化(TWC)、重油催化裂化(FCC)和乙苯脱氢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方面, CeO2晶格中的部分铈离子可被其它阳离子取代而形成固溶体, 导致Ce4+-Ce3+的氧化还原能力加强; 另一方面, CeO2作为助剂可形成具有流动性的氧空位, 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和催化性能.
MoO3通常形成类ReO3结构, 以MoO6八面体共角、共棱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二维层状结构或一维链状结构[ 1], 它具有电致变色、光致变色、光催化降解以及气敏特性等. 在合成敏感元件、催化剂、快离子导体等领域具有特殊用途[ 2, 3, 4, 5, 6]. 但纯MoO3化合物要求苛刻、性能表现较差, 而MoO3复合化合物能够优化自身的性能或改善体系的原有特性, 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MoO3复合化合物一般包括MoO3与氧化物复合、多元系玻璃复合和微波介质陶瓷复合等. MoO3与具有催化活性的氧化物复合可获得固体催化剂, 并对其结构及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7, 8, 9, 10, 11]. 但水热法在CeO2上负载MoO3的杂化型复合催化剂国内鲜见报道. 本工作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Ce/Mo比的CeO2 /MoO3复合催化剂, 并对其结构、形貌以及表层MoO3与CeO2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同时以硫酸溶液水电解为目标反应, 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
二氧化铈(CeO2)工业级, 北京德科岛金科技有限公司; 钼酸铵((NH4)6Mo7O24·4H2O)分析纯, 天津市化学试剂四厂; 盐酸(HCl)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 硫酸(H2SO4)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 氢氧化钾(KOH)分析纯, 天津市化学试剂四厂; PH-25型pH计; 101-1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DF-101S集热式磁力搅拌器.
通过改变钼酸铵溶液和盐酸(调节pH值为1)的相对含量来改变催化剂中MoO3含量, 制得MoO3含量分别为0、5wt%、7.5wt%、10wt%、12.5wt%、15wt%和20wt%的复合催化剂MoO3/CeO2, 用于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将5.6 g纳米CeO2超声分散到100 mL盐酸溶液中得到淡黄色悬浊液, 按一定比例将钼酸铵溶液和盐酸混合(在混合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振荡后沉淀消失)配制成无色透明溶液. 在超声分散的条件下加入矿化剂氢氧化钾, 继续分散30 min, 转入三颈瓶中加热至70℃并保温12 h后在室温条件下静止陈化12 h. 然后洗涤、抽滤和真空干燥, 制得一系列不同Ce/Mo比的MoO3/CeO2的复合催化剂.
称取1 g复合催化剂样品, 加入2滴粘接剂(聚四氟乙烯乳液)混合均匀, 放入模具中压片(在 15 MPa压力下保压10 min), 制成薄圆片, 即复合催化剂工作电极.
应用电化学阻抗(EIS)测量技术表征制备阳极的内层电阻及电化学活性. EIS测量在标准的三电极体系中进行, 复合催化剂作为工作电极, 铂电极为对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 电解质溶液为2.5 mol/L H2SO4溶液, 温度(40±1)℃. EIS测试在5210型锁相放大器和273 A恒电位/恒电流仪(Princeton Applied Research, 美国)上进行, 使用Powersuite软件记录测试结果.
阳极的恒电流极化测试采用CS350电化学工作站(武汉科思特仪器有限公司)的三电极体系, 以饱和甘汞电极(SCE)作参比电极, 铂电极为对电极, 将阳极试样置于2.5 mol/L H2SO4电解液体系中, 温度(40±1)℃, 在恒电流密度为200 A/m2下极化80 h, 获得阳极的析氧电位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用美国尼高力公司生产的PK6000型FT-IR测定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 KBr压片法; 用日本理学Rigaku公司生产的D/max-3BX型XRD测定样品的结构; 测试采用经镍箔过滤的Cu靶Kα辐射, 管电压为40 kV, 管电流为50 mA, 扫描角度范围为5°~90°; XPS在PHI5500型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 美国物理电子公司生产, 分析样品时使用Mg靶, 真空度小于2.0×10-9Pa, 功率为200 W; 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的XL30 ESEM型SEM观察表面形貌, 表面成分采用EDS(PHOENIX, EDAI, USA)喷铂金制样.
图1为不同含量MoO3的杂化材料在频率为1~105Hz , 开路电位下测得的EIS图谱. 由图1可见, 各电极的EIS图谱均出现两个半圆形成的容抗弧, 第一个在高频区和第二个在中频区, 而在低频区则出现微弱的感抗弧, 表明复合催化剂在高频时受动力学控制, 在低频时受电感控制. 并且随着MoO3含量的增加, 圆弧的半径先减小后增大, 当MoO3含量为12.5wt%时, 圆弧半径最小. 另外, 感抗由于电极外部系统及内部系统引起的, 其大小可对高中低频的阻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外部系统的感抗主要由导线及负载产生, 系统内部的感抗主要由电极多孔结构引起, 电极的多孔结构以及特定的催化效应均会在EIS图谱中引起感抗.
为了模拟复合电极的EIS图谱, 采用图2所示等效电路对复合催化剂的EIS图谱进行拟合, 具体拟合的等效电路参数如表1所示. 其中: Rs 为未补偿的溶液电阻, CPE为常相位角元件(阳离子界面的双电层电容), 并联( R1、 CPE1)反映是复合催化剂的导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R1为复合催化剂的电阻, 并联( R2、 CPE2)反映阳极析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R2为析氧反应活性有关的电阻[ 13].
表1是通过等效电路图拟合的各参数变化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 复合催化剂的电阻 R1和析氧反应活性有关的电阻 R2, 其值均比纯CeO2催化剂的小, 进一步说明CeO2与MoO3杂化后有利于阻抗的降低, 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和析氧电催化活性. 当MoO3含量为12.5wt%时, R1和 R2分别为11.15和1.45 Ω·cm2, 说明此时复合催化剂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均最好. 另外, Rs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从0.95~1.61 Ω·cm2之间变化, 由于测试过程中溶液的导电介质没有得到及时补充, 导致溶液的导电性略有减弱.
为了进一步讨论杂化材料的电催化活性, 图3为MoO3含量为10wt%、12.5wt%和15wt%时在 2.5 mol/L H2SO4电解液体系中、电流密度为 200 A/m2的条件下进行80 h的恒电流极化曲线图谱. 由图3可知, MoO3含量为12.5wt%的阳极析氧电位最小, 即1.263 V; 而含量高于或低于12.5wt%时, 阳极析氧电位均大于1.263 V, 这是由于MoO3含量为12.5wt%的阳极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从而使阳极析氧电位显著降低, 这一结果与EIS分析结果相符.
图4为纯CeO2和不同MoO3含量MoO3/ CeO2杂化材料中的XRD图谱. 由图4可知, 纯CeO2的特征衍射峰对应的晶面分别为(111)、(200)、(220)和(311), 为面心立方结构(JCPDS 43-1002). 而MoO3的掺入对CeO2的特征衍射峰的位置及强度影响很小, 说明MoO3的加入没有使CeO2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而当MoO3掺入量为15wt%时, 出现了MoO3晶相特征峰, MoO3掺入量继续增加到20wt%时衍射峰的强度明显增强, 当负载量低于分散阈值时, 负载物呈单层或亚层分散而无晶相衍射峰出 现[ 8]. 这说明MoO3掺入量为12.5wt%时MoO3分布在第一层; 增加到15wt%时开始有少量MoO3进入第二层; 继续增加到20wt%时, MoO3有5wt%以上的进入到第二层分布, 即MoO3有明显的晶相衍射峰出现. MoO3特征衍射峰对应的晶面分别为(100)、(200)、(210)、(410), 与六方晶系结构(JCPDS 21-0509)相吻合, 这也说明不需要通过烧结就可以水热合成六方晶系的MoO3.
分别对纯CeO2、纯MoO3和不同MoO3含量的MoO3/CeO2杂化材料进行FT-IR表征, 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 纯CeO2在700~400 cm-1谱带出现三个微弱的响应宽峰, 归属于Ce-O键的吸收 峰[ 14]. 纯MoO3在1000~500 cm-1区间内有四个明显伸缩振动模式(988、859、698和555 cm-1), 与文献报道的一致[ 11].
其中, 在 988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Mo=O双键伸缩振动, 859 cm-1处的吸收峰是Mo-O-M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 而555 cm-1处的吸收峰则是Mo-O-Mo的伸缩振动. 在1624和1403 cm-1分别归属于H-O-H和Mo-OH的弯曲振动模式. 与纯CeO2相比, MoO3/CeO2杂化材料的谱图在917 cm-1处新出现一峰, 表明在杂化材料的形成过程中, 在MoO3和CeO2的界面上生成了新的化学键, 推断为Mo-O-Ce键, 且随着MoO3含量的增加, 该峰的强度也逐渐增强.
当材料表层原子的原子价态发生变化, 或与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相结合时, 原子的化学环境会发生改变, 使得原子的外层价电子密度发生变化, 内层电子受到原子核强烈的库伦作用, 使电子的结合能发生变化. 因此, 可以通过XPS来测定元素的结合能位移, 从而推测原子可能所处的化学环境[ 15].
为了进一步证实在复合物中存在Mo-O-Ce键, 为此对MoO3/CeO2-12.5wt%进行XPS分析, 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 该样品中Mo3d3/2和Mo3d5/2两个能级(结合能236.07和232.99 eV)分别为两个较尖锐的独立峰(图6(a)), 其峰值与纯MoO3中表面的结合能虽有所不同[ 16, 17]. 这反映了由于铈的加入使得钼离子的费米能级边缘受到一些影响, 并不影响对该峰是Mo6+特征峰的确证, 样品中没有观察到Mo5+等低价离子的信号, 表明在样品的表面上Mo是以+6价离子状态存在的, 这与XRD中未检测到低价态的钼化合物的结果是一致的.
另外, 杂化材料中Ce3d5/2和Ce3d3/2的结合能分别为883.04及898.76 eV(图6(b)), 两者之差为15.72 eV; 而纯CeO2的Ce3d5/2结合能为881.6 eV, Ce 3d3/2的结合能为899.9 eV, 两者之差为18.3 eV. 这说明CeO2中Ce原子的原子核与内层电子之间的结合力已经发生变化, 杂化材料间并非简单的物理混合, CeO2与MoO3之间形成一定强度的化学键. MoO3中若干表面原子已经占据了CeO2表面的不饱和部位, 在界面上形成Mo-O-Ce键, 与前面的FT-IR分析结果一致.
图7为MoO3掺入量12.5wt%的杂化材料的SEM形貌. 从图7看出, 样品主要由两相构成, 即棒状颗粒和絮状颗粒, 为了进一步确定两相中氧化物的成分, 选择区域1、2、3和4对其进行EDS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复合粉末中含有Ce、Mo、O和K 等4种元素, 少量K元素是由于在钼酸铵水解制备MoO3的过程中溶液里加入的矿化剂KOH所致. 并对Ce、Mo、O和K在样品中的原子百分数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棒状位置的成分主要以MoO3为主, 且含有少量的CeO2(如微区1), 絮状位置的成分主要以CeO2为主, 且含有少量的MoO3(如微区4), 特别是微区3出现Ce / Mo的原子个数比为0.94, 这进一步说明了前面的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中杂化材料中出现为Mo-O-Ce新键是可能的. 同时在微区1和2处还有少量的K元素, 进一步说明在钼酸铵的水解过程中溶液里加入的矿化剂KOH残留在MoO3中.
以钼酸铵为原料和CeO2为载体, 采用水热法制备MoO3/CeO2杂化型复合催化剂. 研究表明, 复合催化剂在酸性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性能. 复合催化剂中, MoO3的分散阈值在12.5wt%~ 15wt%之间, MoO3与CeO2之间形成了Mo-O-Ce化学键而使MoO3较为牢固地负载在CeO2表面, 且SEM分析也表明MoO3颗粒呈棒状均匀地分散在CeO2表面, 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在低MoO3含量的催化剂中, MoO3呈单层分布; 随着MoO3含量的增加, 催化剂中逐渐出现结晶态MoO3; 当MoO3含量接近阈值水平时, 其硫酸溶液水电解制氢的催化活性达到较优.